目前,北汽的新能源汽车年产能在两万辆左右,主要是纯电动汽车。“北京2014年2万辆新能源指标就是为北汽新能源量身定做。”有分析师称,北京新能源摇号指标在未来几年将会逐渐增加,这一步调必定与北汽新能源的私人供给产能相一致。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到2017年新能源汽车将实现20万辆规模,其中17万辆为私人购买。
北京方面并不认可这种“地方保护”的说法。“坦率地说,20万辆目标的提出有点拍脑袋,但也不是完全拍脑袋,我们是在参考欧美电动车计划以及与相关专家、厂商讨论之后,才斗胆提了这个目标。”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说,要完成这一目标,北京必须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北汽也会面临很大压力。
陈贵如也向记者表示,北京从来没有保护的概念,进入《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标准就是“产品是否成熟,相关市场配套体系是否健全”。“其中在北京有没有配套体系很关键,有的纯电动车虽然已经在其他地区市场销售,但在北京没有配套体系也不行。”
根据北京的政策,只有经过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审核、备案,进入《目录》的产品才有资格享受政策性补贴。该《目录》即将在今年2月公布,已经确定的是包括比亚迪E6在内的一些外地品牌纯电动汽车已经进入《目录》。
比亚迪们在行动
北京拒补混动,最受伤的是比亚迪。为了在北京市场造势,去年比亚迪混动车型“秦”故意延迟上市时间,将上市发布会地点选在北京。如今落选补贴名单,使秦进入首都市场的愿望又一次落空。现在虽然纯电动车E6已确定能在北京市场拿到补贴,但比亚迪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