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打破地域垄断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近海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地震和海啸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击伤了东京及周边首都圈地区的主要电力来源—福岛核电站。地震和核事故发生后,当时正在东京工作的记者亲历了食品荒、纯净水荒、汽油荒以及最可怕的电荒。吃的喝的少一点还可以想办法应对,车也可以不开,但一旦停电就什么都无法进行了:且不说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就说那动辄几十层楼高的公寓,停电之后立马就变成天上牢狱。
日本人特别熟悉的一个词叫“计划停电”。需要采取“计划停电”前,都会在媒体上公布第二天各时段轮流停电的地区名单。看着日本的中部和关西地区仍歌舞升平,东京的人民纷纷质疑,为什么不匀一点电给我们呢?
答案是: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关东地区的发电和供电归东京电力公司管,名古屋周边有中部电力公司,大阪地区则属于关西电力公司。这几大电力公司不仅在地区上泾渭分明,而且电网的频率都不一样,很难实现互相支援。2012年,日本所有核电站都停机后,西日本地区电力告急,关东的东京电力公司同样是爱莫能助。电力供应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电价上涨,不仅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还对企业经营形成巨大压力,日本政府下定决心要摸清全国的电力供需状况,打破电力供应的地区隔阂。
着眼全国扩大调度范围
日本政府通过调研发现,不管是各地区之间难以实现电力调配的老大难问题,还是最近出现的新能源电力难以入网的新问题,根子都在电力系统的地区局限性上。日本的电力系统在运营和装备上都明显带有最优先考虑适应本地区而非全国整体的倾向。鉴于此,日本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具有较强权限和领导能力的广域系统运行机构。
其实,日本已经有一个与电力系统广域运行相关的机构—电力系统利用协议会(ESCJ),但ESCJ只能帮助各个局部地区进行电力融通,在应对“3˙11”大地震后电力不足的局面时,并没有足够的权限来调配广域的电力供给。新的广域系统运行机构设立之后,ESCJ预计将被解散。广域系统运行机构有点像美国的区域输电组织(RegionalTransmissionOperator),但RTO实际上只负责协调区域内的供需平衡,两者在职能上存在较大差异。日本的广域系统运行机构将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一)根据各地区的系统运营者(即各地的电力公司)制定的电力开发计划和输配电设备向国家提议未来10年内日本全国的电力供需计划以及地区间的联络线和主要干线的系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