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工信部出台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则另有一番意味。为了有效地进行光伏制造行业的重整,新的规范条件确定了“企业生产的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8%和20%”的准入门槛。高标准严要求之后,政府期许的是我国光伏制造能终结低价与无序竞争阶段,扶优扶强,让我国的光伏产品继续具备国际竞争力。
除了“风光”之外,核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同样有新政出台。新修订的《国家核应急预案》明确了我国核应急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强调实行国家、省、核设施运行单位和上级主管单位三级核应急管理体制。《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延续了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政策,最高补贴额度不变,计算方式改为以续航距离为标准。而此后公布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则进一步扩大了试点的范围,一些环境污染较重的城市开始在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域试水。
2013年对新能源行业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政策年”。随着扶持力度的加大和市场的规范,人们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良好期待。
复苏才刚刚开始
突破与扶持,保留了行业发展的希望,然而,回首这一年,经历的一些坎坷却让整个行业铭记与唏嘘。
3月20日,江苏无锡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无锡尚德这家风光一时的行业龙头与其掌舵人施正荣一起走下了神坛。
无锡尚德的陨落是我国光伏制造业发展的缩影。经历过数年的辉煌,却又在无序扩张之后品尝到了恶果,跌落谷底。尚德的破产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反思,也促使仍然坚守着的从业者更多了些理性,共同维持着行业的发展不再有差池。
其实这一年中,陷入危机的何止是尚德一家,风电、光伏领域的一些曾经的明星企业仍然在为脱困而鏖战。市场已经回暖,也许再坚持坚持,2014,会有转机。
回暖迹象确已显露,特别在这一年来的若干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行业收到的多是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