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这些工程的竞标,陈淑军骄傲地告诉记者,这些“国家级”工程,他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有很多客户是主动找上门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竞标走到最后的。有些竞争对手看到这些工程质量的苛刻程度后,主动选择了放弃,因为他们清楚,如果质量不过硬,这些工程即使能拿到,也会麻烦不断。用陈淑军自己的话讲“质量不过硬,谁敢给他们供货啊!”后来这些合作伙伴都会主动找陈淑军供货,因为他们知道,面对鱼龙混杂的线缆市场,找陈淑军是最放心的。
这一切,绝非吹嘘,谈起产品的质量,陈淑军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由于机器故障,一个生产班次的产品出现数量不足,有少量线流入市场,他就对产品进行了召回,对已卖出的线做出了补偿(按缺一米补十米的标准),严格处理班组长,以后不准从事生产。
长时间深耕在电缆市场的陈淑军明白,目前,国内电线电缆市场上,“价格”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竞争法宝。由于电线电缆是典型的料重、工轻的行业,原材料的价格占总成本的70%~80%。因此,原材料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线电缆产品的质量。“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残次品”十分严重,甚至有些“免检产品”也存在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另外,行业监管也存在“只罚不管”的现象,这种状况也导致电线电缆行业发展举步维艰。
面对这样的市场,陈淑军依然坚守当年的创业梦想,坚持做“国标”产品。其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的生产和检验工序也已远远超越了国家标准,因为他深知“产品的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于是,就相应地产生了企业自身的一些标准要求。2004年第一家在业内提出质量目标合格率100%;2005年第一家线体印制米标,使成盘米数透明,施工更方便;2006年第一家做到每盘100米,缺一米补十米;2007年唯一的线体印刷生产时间、生产者、生产编号;2008年唯一的执行28道检测流程;2009年第一家做到每盘都有书面质量承诺;2010年唯一的作出产品终身使用承诺;2011年唯一的提供产品身份证;2012年唯一的提供现场检测故障排查服务??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演变成生产综合性电线电缆的大型专业企业,汇通德泰的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目前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装备精良,检验测试手段齐备先进,企业越来越正规,也从河北小城搬到了首都北京,从一家小店发展到若干家直营店和代理商,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供应了多项重点工程,企业影响也越来越大。
然而,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问题也不断地出现。当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并有一定的名气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假冒汇通德泰生产的“朝阳”牌线缆,这也让陈淑军对市场颇感无奈。“现在我们除了企业自身努力发展自己,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打击假货。”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对电线电缆市场进行监管,但仍无法遏制伪劣电缆市场低价倾销的势头。许多正规电缆厂家都希望做到自律,避免低价竞争,也希望行业协会能够出面呼吁一下“在产品的质量标准上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对制假售假企业商家予以曝光,保证市场的良性竞争。陈淑军也建议,国家应该有一个常态的检查机制,保证市场环境的良性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建筑的工程质量保障护航。
一个梦想的守护者,一个线缆行业的“国标”坚持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行业的未来。陈淑军深知:电线电缆不仅仅传导光明,更承载着一种社会责任,企业的一点疏忽,可能给用户带来生命的危害。所以汇通德泰时刻关注着用户的需求,在产品质量与服务中都做到精益求精。售前,做到有问必答、专业细致、为用户着想;售中,做到一丝不苟、不遗余力、让客户满意;售后,做到跟踪服务、及时高效、让客户放心。陈淑军说:“满足客户的期待是平凡之作,而超越客户的期待便是服务的真谛。”
谈到现在的电缆市场,陈淑军最后说道:“目前行业正在洗牌,但是对我们这些坚持者来说是好事。”自信的回答,传递出的不仅是一份信心,更是行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