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一项专利
积极服务智慧山东
3月26日,在潍坊市寿光侯镇的野外,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架由山东电力科学院研制的ZN-2无人直升机轻盈地飞起,开始了对220千伏寿海线的智能巡检。不到40分钟便完成了220千伏寿海线14基杆塔及5000米输电线路的巡检,在过去由于地形崎岖,巡线工要走4个小时。输电线路无人直升机悬停在每个杆塔上方不到一分钟,便完成整个杆塔的100%覆盖检测,工作人员只需在地面的测控储运车上对实时传输的图像、数据进行检查、分析。“输电线路无人直升机智能巡检系统”已从去年7月份纳入线路巡检常态化应用,先后飞越河流、山川、峡谷等多种地形地貌,进行了800公里的现场飞行巡线,共发现200余处异常和缺陷,被中外专家称赞为“智能巡线千里眼”。
国网山东电力以平均每天诞生一项专利的速度,开展着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服务“智慧山东”。“架空线路清障检测机器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从4000多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最高奖“金奖”……近两年,山东电力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9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17项,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13项,山东省专利奖6项,国家电网专利奖2项,获得授权专利1229项、软件著作权70项,发表论文631篇,出版专著16本。
随着各项科学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应用,全省用电的安全与稳定进一步提升。借助带电检测技术排查电网隐患,山东电力大力推广不停电接火、不停电消缺、不停电抢修。仅今年6至8月份,全省配网不停电作业共开展789次,减少停电18.9万时户,多供电量1564.31万千瓦时。同时,山东电力不断加大城乡智能配网建设,实施“双过万”工程,即新建改造中低压线路过万条、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过万台。
在泰安,城区154条配网线路经受住了暴风雨的轮番考验,7月份“零跳闸”。在潍坊,从3月份智能配网投运以来,共执行遥控操作1000余次,平均缩短操作时间26分钟;准确故障定位70余次,平均故障查找时间缩短35分钟;非故障区域平均供电恢复时间减少89分钟。
“在过去,配网发生故障,需要出动大量的人员去巡线查找故障点,而电缆故障的查找则更为困难。尤其遇大雨、大风天气时,有可能要5、6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智能配网实现了故障自动隔离与快速自愈。”国网山东电力运检部检修三处配电自动化管理专工房牧说。
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完成5197条10千伏线路智能化改造,威海、潍坊、东营、泰安4个市公司覆盖率达100%,章丘、曲阜、乳山等26个县城中心区配电自动化系统上线运行,累计正确动作900多次,故障隔离时间缩短95%。到年底,将全部完成17个市和70个县城中心区的配电自动化,成为全国配网建设示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