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酿苦果
时至今日,恒顺电气的海外项目无一达到预期。
该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若在9月30日前镍矿项目仍未能取得实质进展,则公司将提出取消协议,放弃该项目。由此可能导致工业园项目不能在CNI镍矿所在地开工建设,因此公司在印尼正在另外考察备选的工业园建设地点,并准备进一步与当地政府洽谈合作事宜。”
想当初,恒顺电气还是一个由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山东省电力局、青岛市电业局和青岛变压器集团在1998年合资组建起来的国有企业,贾全臣只是其中的一名高管。因看准节能设备的市场潜力,恒顺电气把生产无功补偿成套装置作为了进入电力市场的切入点。
然而随着无功补偿等设备增长乏力,贾全臣意识到,未来国家在电网建设、综合配套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将逐步减少,若单纯依靠投资拉动会有局限性。
2011年,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的电厂公开招标,恒顺电气联合国内另外两家企业与一家印尼公司共同参与投标,但由于各种原因,项目进展比较缓慢。但这并没有阻止恒顺电气向外扩张的野心。
2012年5月,印尼政府开始对煤炭以外的65种矿石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并征收20%的出口税,还将于2014年全面禁止未经加工的原矿出口。这让恒顺电气联想到,把原矿炼成镍铁、锰铁、铬铁等再出口需要大量的电,而这部分是公司较为熟悉的领域。除了建电厂,运作印尼的矿产资源,获利将更为可观。
于是,贾全臣迈出了进军海外的第一步。2012年11月12日,恒顺电气发布公告称,公司位于新加坡的全资子公司拟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印尼煤炭公司和煤炭码头公司各76%的股权,以保障公司海外电厂的原料供应。
然而,他的心血尚未有甘甜的回报,更大的麻烦却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