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能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吗?
赵立新:有一次,我们和国内一个同行同时做手机图像传感器芯片,我们做的芯片与国外产品兼容,但成本比较高;而同行做的芯片成本比我们低30%,但不兼容。我当时就判断出4~5个月后国外芯片会缺货,格科的产品,应该走兼容的路线,不应该冒着极大的风险开足马力生产,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果然不出所料,4个月后国外芯片缺货,我们兼容的芯片刚好可以补缺,这就一举奠定了我们在“江湖”的地位。所以在市场眼光方面,竞争对手与格科还是有差距的。
改变世人对中国品牌看法 做真正有创新力的IC企业
记者:格科成长的十年一直是行驶在高速路上,当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你觉得公司发展会不会遇到平台期?是在传感器领域永远做下去,还是会涉足其他的领域?
赵立新:我不是一个狭隘的人,以后不会只做传感器,当然会关注一些影响企业发展的技术关键点。我们不管做什么生意,都会保持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心态。我们会把核心技术研发做得很透彻,有一招鲜才吃遍天。但是这不等于做了木匠就不敢去打铁。
记者:格科有新的战略方向了吗?
赵立新:我们先踏踏实实地把传感器领域做好,我们芯片的颗数占全球的25%以上,但销售额现在只占全球份额的3%,所以我们要往高端发展,逐步地占到全球销售额的10%、20%的份额。当然,这也不只是为了赚钱。我们会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来定位格科技术产品的方向,希望在国内打造一个集海外技术、自身原创技术、中国高效运作、持续创新于一体的成功商业模式,将海外的技术和我们自主创新技术在中国的高效平台上运营,做出优异的成绩。
记者:正如你刚才说的,设计是创造性劳动,那么对IC设计企业来说,创新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国内IC设计企业如何不断提升创新力?
赵立新:企业首先要有高效率,像华为;其次要创新。另外,团队、核心人物在今天的创新中越发关键,企业高层要有创新的眼光、理念和魄力。现在的创新往往涉及几年、十年、几十年的规划,需要几亿、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的投入。创新如果不是公司的最高层推动,不可能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