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前阵子,MCU市场“噩耗”频频传出。由于微控制器产品利润的不断下滑,先是富士通半导体宣布出售其MCU业务,紧接着三星半导体也不得不断臂淡出MCU市场。不过,在眼下阴云密布的MCU市场上也并非只有坏消息,日前,Silicon Labs就宣布签署了收购Energy Micro AS的最终协议。
代理Silicon Labs MCU产品线的知名分销商世强负责微控制器业务的张园根先生也表示:“富士通半导体和三星半导体退出的主因应该是MCU利润下滑太厉害,技术优势不足以弥补。目前除了国际老牌MCU厂商,台湾和中国大陆新晋厂商也不断涌入,更是进一步拉低了价格。”
市场竞争惨烈,不进则退!尤其是在使用同一内核的市场上,如何实行产品开发的差异化、本地化以及如何提升产品的性价比等,正成为半导体厂商必须面对的挑战。
例如,对于电池供电的手持设备类应用8位MCU替代方案, 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32位产品恐怕是最合适的选择,性价比足够高、功耗更低、灵活性大。但就连富士通的FM3系列都玩不转要出售、TI几乎也要放弃这块市场转向主攻Cortex-M0、M4,剩下的玩家又将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杀出一条生路呢?
张园根先生以Silicon Labs公司已获成功的Precision32混合信号MCU全系列产品(包括适用于USB应用的SiM3Uxxx系列、适用于非USB应用的SiM3Cxxx系列、适用于超低功耗应用的SiM3Lxxx系列)为例,分析了Cortex-M3 MCU在工控仪表、智能家居、便携医疗、物联网无线终端、电脑外设等市场如何开辟差异化的8位替代之路。
图1. Silicon Labs —— 混合信号MCU创新历程。
32位单片机是8位厂商向上开拓应用市场的必由之路,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好集成。看起来似乎张三李四都会集成ARM内核,但是最终的效果是有差别的。张园根指出:“Precision32 系列产品采用Silicon Labs的专利技术Crossbar架构,确保了最大的灵活性,加之SiM3Lxxx系列的令人赞叹的超低功耗特性、使得Silicon Labs的Precision32 32位MCU系列在众多ARM Cortex-M3 MCU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