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未受挤压
中美实为良性竞争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五大电力集团在非洲的电力项目非常少,来自华能和华电集团的人士均对记者表示集团在非洲并没有电力项目,而这也是我国电力行业在非洲投资的一个缩影。其中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发电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在不断提高,但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非洲项目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但据介绍,事实上,我国电力行业特别是火电行业具备非常高的技术能力,位于世界前列;同时,电力企业在外参与项目的方式有许多种,包括投资、贸易、总承包等方式。2011年,中国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与坦桑尼亚签署了一项30亿美元协议,投资当地一个煤矿和铁矿项目,并将在该国南部建设一座火电厂。
“如果在非洲投资火电项目的话,也会带动相关设备、工程建造等企业。”上述人士表示,“但是进入任何市场都是有风险的,所以企业不会贸然进入。”加之发电行业在2008至2011年间,经营面临较高的亏损压力,所以在进入非洲市场方面,举措较少。“但是,目前电力企业加大参与国际市场的趋势是明显的。”
对于此次美国大规模投资非洲电力行业,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就当前来看,由于我国在非洲的电力投资规模较小,所以抛开政治因素,单从经济方面考虑,美国的70亿美元投资,对于当前的电力行业而言,影响是较小的;但是,就非洲电力市场的发展前景和规模来讲,美国的进入,无疑将会挤占我国电力行业未来在非的发展空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王炜翰也告诉记者,中国在非能源商业投资的影响力还不够,出于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以及美国的加入,中国在非投资存在巨大变数。
《国际在线》网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的话称:“其实,中国和美国在非洲没有到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状态,事实上,中美双方对非援助方面有很多领域并不重叠,互补关系远远超过竞争和对抗。
林伯强告诉记者,美国“电力非洲”计划对中国在非企业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实际上美国电力设备产品并没有中国的有竞争优势,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已经领先世界。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专家查道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电力非洲”计划对中国影响不大,更谈不上威胁。实际贸易与利益双赢才是美国注资非洲的真正目的。中国企业对美国重返非洲应该理性对待,更多地要看到良性竞争。
对此,他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要以公司数量多少,投资大小来比较,更该看重商业价值、品牌影响以及国际经营水平,这是中国企业应向美国学习的地方。他认为,中资公司之所以能进入非洲市场,与政府大力外交援助不无关系。中资公司之所以能拿下大型项目,凭借的是政府这个靠山,而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美国投资缓解非洲的供电紧张,对在非的中资企业也是有利无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