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经济飞速发展,基础设施本就薄弱的非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电力危机。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6以上,发电量却仅为全球总发电量的4%,大约2/3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面临电力短缺,而在农村地区缺电现象更严重,比例高达85%。巨大的电力缺口创造了广阔的投资空间。据悉,撒哈拉以南非洲需要逾3000亿美元投资,才能在2030年前彻底告别缺电。
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同非洲各国合作势头正猛,纷纷争取在“希望大陆”上占得一席之地,美国当然也不能坐以待毙。
英国路透社透露,美国政界十分担心“错过非洲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直敦促奥巴马政府加强与非洲的来往。
除了经济利益,奥巴马借由“非洲电力”计划重返非洲的政治目的也引得多方猜测:奥巴马的潜台词是否暗指中国,意在与中国竞争在非影响力。
肯尼亚报纸《东非》刊文称,美国投资非洲能源领域是想在东非石油和天然气繁荣中分一杯羹,以此来平衡中国在非影响。奥巴马访非说明,东非正成为美国、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较量的新战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林伯强也认为,美国推行“非洲电力”计划政治目的大于经济因素,美国无非是要重拾在非话语权。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表题为《奥巴马在非洲目标:抗衡中国》文章称,9·11之后,美国在亚洲和中东卷入了10余年的战争,因此,前者在拉美和非洲的参与度大幅减少。相比之下,中国看准时机,于2009年取代美国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非洲已成为中国第4大海外投资地。
2012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达2000亿美元,而美国仅有950亿美元。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非洲提出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其中部分投资将流向电力行业。
路透社评论称,与中国已在非洲铺开的大规模电力投资相比,奥巴马“电力非洲”计划似乎小巫见大巫,美国在非洲电力投资热潮中姗姗来迟。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题为《在非洲,同北京竞争》的文章批评奥巴马没有早到非洲,并在投资上落后于中国领导人。
巧合的是,奥巴马此次非洲之行到访的3个国家中,有两个——南非和坦桑尼亚都是习近平主席刚刚出访的国家。有美国媒体将奥巴马的一系列行动解读为“跟着中国走”,包括像中国一样加大对电力基础设施投入。另外,奥巴马还提议明年在美国举办“美非首脑会议”,被视为效仿中国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