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奥巴马的能源新政使“智能电网”和“智慧能源”成为全球能源界热议的焦点,在国内也已成为一系列能源研讨会的主要议题,专家们对于发展智能电网的重要性和宏观意义认识高度一致。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特别是通过具体事例描述智能电网及相关技术用途时,专家们的意见却迥然不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些专家的构想也使大家陷入迷茫。有一位著名专家提出发展智能电网就是要将220kV的输电线路上架设光缆,使信息控制水平得以提升。事实上,中国早已完成220kV输电线路的光纤化通讯,110kV的输电线路及变电站基本也采用了光纤通讯,在许多更低等级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甚至开闭站上都采用的各种先进的通讯控制手段。中国的电网是全球最先进的电网之一,多项技术领先于世界,信息智能化控制管理水平远远超过美国,甚至欧洲、日本,电网反应速度已经达到毫秒级,跨大区域的统一电网正在逐步形成,这些都是美国在未来10~20年的奋斗目标。但是,中国的电网企业仍然感到电网不够安全,停电事故还是时有发生,电网难以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国家电网提出要建设一个“坚强的国家电网”。
一、坚强电网需要智能和分布式能源
包括国家电网的许多专家都同意这样一个观点,电网智能化仅仅是智能电网的一个环节,智能电网要解决的问题远远超出电网智能控制本身。一个“坚强的国家电网”仅靠特高压、超高压端的巩固是不够的,也难以确保“坚强”,必须在低压的用户终端同步优化,必须有低压端的依托。
奥巴马新能源革命中突出强调的“智能电网”,源于从1996年到2003年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大停电,特别是2003年8月14日的美加大停电,造成400多台发电机组解列,波及5000万人口,停电导致每日超过3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为提高美国的电网安全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电力需求,美国能源部于当月成立了负责输配电的办公室(OETD)并提出了构建安全可靠电网的“Grid2030计划”。该计划旨在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材料、超导技术、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广域测量技术、实时仿真技术、分布式的微型燃气冷热电技术、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等构建全美骨干电网、区域性电网、地方电网和由分布式能源系统支撑的微电网等多层次电力网络构架,以保障整个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负荷变化的应对性,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品质的优良,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第一次提出要建设信息能源系统——“综合能源及通信系统体系结构”(IECSA),并全面展开研发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