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从3D打印到能源互联网,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撼动传统的制造和能源行业,催生以定制式数字制造和分布式能源供给为特征的崭新时代。信息技术与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相结合正在孕育新一轮产业革命。
面对制造业的数字化以及能源供给的分布式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何去何从?超越“摩尔定律”的高性能计算又将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在日前于太原举办的“新产业革命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展开讨论。
3D打印引发变革
“只要一台电脑、一个创意设计和一台3D打印机,每个人都能成为制造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编辑“第三次工业革命”系列报道撰稿人保罗·麦基里(PoulM arkillie)在“新产业革命论坛”上表示,随着3D打印技术的推广,制造业中的规模效应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将不再重要,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面临挑战。
所谓3D打印,就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操作,对材料进行选择性的激光熔化,从而制造产品的快速成型技术。它的工作原理类似喷墨打印机,不过它喷出的不是墨水,而是黏接剂和液态材料。由于这种制造方式不需模板,也不用组装,产品形态完全通过软件操控,生产一件产品与大批量生产相比,单位成本几乎一样,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
除此以外,麦基里称“中国制造”还将面临“美国再制造”的挑战。一项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10%到30%原本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将会回归美国本土。
“正在兴起的"自造者运动",为重振美国制造业提供了路径。”麦基里说,这一运动强调的是,人人都可以通过在线的网络制造商,利用3D打印机创造产品,从而鼓励那些不愿到工厂上班的年轻人,在家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工厂。借助3D打印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正变身为高端的自动化产业。
“现在只需要2000美元就可以买到一台小型的家用3D打印机。”麦基里说,目前,3D打印不仅应用于跑车、航天航空、人造卫星、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手工艺品、珠宝首饰,甚至家庭用具等领域内的应用也在增多。麦基里说,人们甚至可以打印出一块热缩冷涨的金属板。“看似违反自然规律,其实只要通过材料和结构的巧妙设计就可实现,传统制造技术显然对此无能为力。”
面对即将到来的产业变革,中国3D打印产业联盟理事长王华明表示,短期来看,3D打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难加工、高性能、昂贵的复杂部件上,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不大。同时,3D打印还面临版权、标准等难题有待破解。但长远来看,在日趋智能化的数字制造时代,如果不能占据技术高端,成为全球制造体系的组织者和规则制定者,就有被“锁定”在低端市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