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安全问题被再次推上风口浪尖。波音787是全球第一款充分利用了锂电池的客机,采用新电池技术是787客机降低成本和节省燃油的重要手段。根据FAA的指令,电池是事故调查的重点,要通过解决电池安全性问题使波音787满足安全飞行的条件。然而在初步调查中,日美双方都将事故原因暗指对方,到底是设计方美国波音公司的责任,还是提供锂电池的制造商日本汤浅电池公司的责任?虽然,目前调查结果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锂电池负面效应蔓延,已不仅限于航空航天领域,势必波及混合动力车以及其他电动汽车领域。去年的雪佛兰沃蓝达、菲斯克卡玛电动车和比亚迪E6发生的锂电池起火问题,加上此次波音787锂电池事故,引发了业界对锂电池安全性更广泛的关注。
过度创新埋下安全隐患。大量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以及管理方式的创新,都源自波音787最初的设想,但这也是最终导致诸多棘手问题的根源。在民航机设计中,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则:新型客机上新技术的使用不得超过一定比例。波音787梦想客机则彻底颠覆了这一原则,新技术使用大大超过约定俗成的比例,把技术用到极限,外包用到极限。比如,787客机采用了新型发动机技术、轻型复合材料技术、更高效系统集成技术和先进启动技术等关键技术;60%的设计、制造环节进行了外包。自2004年4月波音787客机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因为设计改动以及零部件不匹配等问题,生产计划多次延迟,致使波音公司总装厂与下游供货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问题或隐患。
盲目追求经济价值忽视安全性。就民航机而言,首要的是安全性,其次是可维护性与经济性。波音787比同级别飞机可节省20%的油耗,被业内称为“梦想飞机”。波音787恰恰是在追求上述优势的同时,忽视了本应放在首位的安全性。以锂电池为例,在供应给波音前,虽然已对锂电池固有缺陷做了防护设计,但该防护设计对于可能出现的起火、冒烟等问题并未做全面检测。
重性能轻安全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整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的安全问题重视不够。
波音787电池事故调查暴露出电池供给链条复杂,造成责任不清。波音787所用锂电池分别由日本和法国公司制造与组装,在满足波音性能要求的同时,电池制造商在安全性方面并没有更多的话语权。与波音公司做法相似,我国整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更多关注点放在了性能方面,包括产品有多少伏、多少安培、多大体积等方面,并从电池的寿命、性能、价格方面对电池企业提出很高的要求。但对于安全问题,则显得重视得不够,或者说要求非常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