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集中力量,勇挑重担,协助相关信息管理部门尽快建立覆盖全公司所有经营管理业务的统一信息编码标准并在部门间推行财务管理流程。由于公司无统一的信息编码,各部门按自己的管理需要设定自己部门的信息编码标准,从而造成各部门信息录入处理工作的重复低效劳动及信息的不对称。在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思想指导下,在构建公司总体信息化系统过程中,财务信息化工作应先于其它管理部门建立并在部门间推行财务一体化信息编码及流程,督促各部门对工程项目、固定资产卡片、往来单位、物资品种等均使用统一的编码规则,在公司内部达到一项工程、一个往来单位、一项固定资产卡片均具有唯一的编码,这样,即使公司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实现一体化信息系统,但由于存在统一和唯一的编码规则,使得公司内部不同应用系统间顺利接口成为可能,避免了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重复录入,从而在公司层面实现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报告信息的新流程,使各业务部门在业务发生既按照业务规则进行处理的同时,又按照财务一体化信息流程集中和存放数据,最终达到“简化流程、数出一门、共同使用”的财务管理目标。
(五)建立长效机制,设立专职岗位,注重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持续完善。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也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稳固的长效机制,在财务部门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岗位、配备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才能及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运行维护与持续完善工作。同时,通过财务信息化专职岗位的设立,该岗位管理人员既可身处财务部门,了解财务知识和流程,又不受具体财务日常工作的羁绊,心无旁骛的全身心投入到财务信息化管理中,进一步去建立更为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梳理财务信息化工作流程,定期评价信息化实施情况,督促子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总之,只有通过设置专职岗位,才能培养一批既懂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
(六)积极创新,引入服务托管登多种方式进行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建设。随着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计算机硬件的搭建及网络建设耗资巨大且耗时较多,经常拖后腿,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财务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可一方面在企业按财力积极搭建,另一方面可学习一些国内、国际著名企业的做法,挑选有实力、有专业和有经验的大公司,以租赁的方式搭建财务信息化所需的软、硬环境,公司仅对财务信息化数据进行远程保管,这样收效又快,又避免了计算机硬件的搭建及网络建设巨大耗资及耗时,还减轻了维护成本,一举多得。
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阐述未来5年中央企业必须突出的五项工作重点时曾提出“要以集团财务集中管理为重点,加快提高财务和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他特别援引中航油(新加坡)巨亏事件为诫强调,中央企业总部对各级子公司主要经营活动特别是财务的实时实地监控,某种程度上讲是“性命攸关”的。所以,要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梳理和优化管理流程、组织结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资产管理、销售管理和风险管理等系统,推动实现精细化和扁平化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其核心就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通过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管理层只有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管理信息,才能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和配置,从而迅速地作出科学决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因此,只要公司在构建企业一体化信息系统过程中,加强集团管控力度,打破部门间壁垒,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并培训业务及信息应用复合型人才,必将实现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飞跃性发展,引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