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阶段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因信息化水平未实时提升,导致财务监管力度及时效性不足。目前,公司虽然已经实现了财务核算集中,但单纯的资产、资金监管和指标考核已无法完全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加之财务部人力有限,难以及时掌握下属各分、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资金变动情况,即事前缺乏计划,事中缺乏实时监控,阻碍了预算管理的进一步深化、预算与核算和业务计划的有效衔接,给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和风险。而公司内部或外部各项审计,也只是事后管理的方式,不可能代替运营、财务管理和核心业务的实时和规范化管理。
(二)因财务信息化覆盖面不足,导致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不高。目前由于公司下属分、子公司较多,财务信息化难以全面覆盖,公司财务信息化工作在分公司实施较为全面,全资控股子公司特别是县级电力公司由于管理需求不同,加之财务人员水平有高有低,财务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因部门责权利不同,导致部门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公司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但受部门管理职责和需求限制,缺乏公司层面的统一的规划,加之使用的管理软件各不相同,难以统一部门间对接双方的数据交互需求、数据传输标准,导致专项业务信息纵向分割而无法及时共享和传递,形成了一个个部门信息孤岛,降低了信息的使用效果与效率。
(四)因部门信息无法实时整合,导致财务部门对内对外的信息发布相对滞后。公司对财务信息发布的要求相当高,不仅仅是单纯的数据汇总,更多需要通过各种管理信息的分析和及时披露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由于公司所属单位众多,下属单位之间往来业务频繁、内部交易量大,受地域分散、入账不及时等因素影响,信息难以及时汇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关联交易的披露和合并报表的编制。
(五)因系统较多,导致系统投资、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由于没有运行统一的、全面的FMIS系统,导致财务部门至今仍存在众多不同的业务管理系统,各系统要求的软件环境等不相同,有的甚至无法兼容,往往需要在硬件配置上进行重复投资,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成本较高。
(六)因专业受限,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电力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内部拥有各类技术人员,但缺乏具备财务、电力生产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导致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在可行性、适用性、合理性、优化性、科学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标准化、规范化上存在瑕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业务与财务管理信息化一体化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