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解决暴露出的课题
如上所述,随着可再生能源激增,电价问题首先点燃。紧接着,基础设施和监控系统完善进度缓慢、火力发电建设积极性低下、中央政府与州政府之间认识存在差距等众多需要解决的课题也一下子暴露了出来。
举例来说,由于海底电缆铺设速度慢,影响到了海上风力建设的日程,因此,如何减轻负担成为了问题。在可再生能源享受优惠并借此激增的情况下,新建火力发电的积极性逐日下降。火力发电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功率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备份电源,利用率不断下降。现如今,建立令备用电源也能够收回投资的机制势在必行。
默克尔政府的“能源转型”并不能确保已经渗透到了地方。北部各州发展海上风力等风力发电,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还计划向其他州供应。原本缺乏电力的南部各州则打算构建利用太阳能、生物质、热电联产的“分散型系统”,通过建设天然气火力发电设备实现自给自足。如果各州各自制定计划,不仅会促使可再生能源提前得到普及,同时还会削弱建设输电网的必要性。就算进行输电网建设,也有可能派不上用场。因此,中央与地方有必要密切进行沟通,使国家的政策得到渗透。
而且,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普及还影响到了周边国家。德国南北潮流的变化令西边的比利时、荷兰,东边的波兰、捷克不知所措。只要输电线相连,电力就会流通。德国一刮风,大量产生的电力就将通入邻国的输电线,使当地需要停止发电。邻国必须要随时监控德国的天气情况,调整本国的供求关系。输电线的使用规则目前还在讨论之中,各国对于“免费午餐的状况”越来越感到不满。为此,欧盟已经提出了以境内为整体进行协调的方针,但还需要尽快加以实施。
如何面对宏伟的实验?
德国自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电源的“能源转型”是“发达国家中独一无二的宏伟实验”,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在制定政策时,德国政府已经预料到了转型将伴随诸多课题。现在,默克尔政府正准备在放慢可再生能源普及速度的同时,提高调整速度。
11月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召集16个州政府的代表开会,关于共享信息与政策进行了交流。决定由全体国民共同承担海底电缆建设慢带来的负担。为推动输电线的建设,有关方面还在讨论向建设地区提供的援助措施。按照欧盟的指令,其成员国有义务在2020年之前,使可再生能源达到总能源使用量的2成。各成员国一致认为,以欧盟为整体对电流等进行监控,建设国家之间的供电线网,这非常重要。与此同时,欧盟还在推动在本地调整供求平衡的智能电网。挪威认为,通过在水坝上安装发电机,进行抽蓄发电,就能够创造出2500万千瓦的调整能力。
在众说纷纭之中,到2012年初,德国太阳能发电的建设成本与零售电价达到相同水平,实现了电网平价。该国环境部称:“现在施行的FIT规定,对于30千瓦以下规模的发电设备,收购价格为1千瓦时17.9欧分,1MW以上规模的设备则为12.4欧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建设多少设备,都不会导致家用电力涨价。”
笔者猜测,作为欧盟的经济大国,德国应该会与欧盟联手,一步步解决课题。在2012~13年使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份额增加2成,德国已创下了这个奇迹,今后该国将如何解决暴露出来的课题,对此笔者将继续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