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江苏风电发展的环境效益也日益显现。2011年,江苏风电机组累计发电27.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2.9万吨,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58万吨、二氧化硫1.01万吨、氮氧化物8770吨。
发展提速规模扩大重点突出坚强智能电网作支撑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江苏 新能源特别是风电发展的步伐已经加快,风电开发的重点也已转向。
“作为国内最大的风电开发商,龙源电力集团在江苏有两个子公司。在我们风电项目的前期核准申报文件准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涉网技术措施、风电场启动投运、运营管理,尤其是风电场配套送出工程建设中,省电力公司一直给予了最充分的理解和最实质的支持,其中海上风电配套送出工程整个工期比常规建设至少节约了半年时间。”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启海告诉记者。
2009年6月,由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我国首个海上潮间带风电场在江苏如东环港外滩海堤离岸距离3到7千米的潮间带区域开工建设,2011年4月13日投入调试运行。随后,龙源电力以该项目成功开发的经验积累,进一步推进15万千瓦潮间带风电场示范工程,于今年9月底全面建成投产。
江苏省发改委编制的最新版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风电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江苏风电开发将由陆上逐步转向潮间带及近海,重点建设 “海上三峡”,2015年陆地风电场和近海及潮间带风电场的装机容量将达到600万千瓦,2020年风电总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将成为我国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
对于如何“吃下”如此大规模风电的问题,江苏省电力公司也没有回避。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新能源专家刘今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当一个电网内的风电装机超过统调总负荷的10%后,风电消纳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必须采取更多的措施、在更大的电网范围内消纳风电。“而大力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是根本。”刘今说。
风电接入电网涉及不同的电压等级,接入点众多,且风电的随机波动性和间歇性强,大规模接入将对江苏电网的调峰调频和沿海区域电网的无功电压影响显著。为此,江苏电网将贯彻“三集五大”要求,实现全部电压等级电网规划的统筹集中管理,重点做好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同超高压电网之间、输电网和配电网之间的统一规划建设,实现各电压等级电网间的有机衔接,从规划源头保障风电接入后电网运行的安全;在电网调度中严格落实“统一调度,分级管理”要求,确保调度指令畅通、执行快速。
与此同时,江苏省电力公司将大力推进特高压工程和配电网建设,着力解决电网“两头薄弱”的问题,以此打造坚强智能电网,确保大规模风电的全额消纳。
目前,落点江苏的首个特高压工程—— ±800千伏锦苏线已完成双极低端投运,年底将全面投运;能够接纳分布式发电、实现高可靠性供电的“世界一流配电网”试点研究也已在扬州启动;该公司正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总体部署,积极推进落点江苏电网的“一纵一横一环网”特高压交流和锡盟—泰州、锡盟—溧阳等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前期和建设工作,认真开展“三华”同步电网适应性专题研究,构建大电网安全综合防御体系,保障电网运行安全。
预计到2015年,江苏电网通过特高压电网接受区外来电将超过3500万千瓦,届时可满足江苏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三华”电网内消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