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该模式对出租车公司(公交公司)的信贷资质要求较高,比亚迪还推出了经营性租赁和买方信贷等模式,客户可根据需求和具体合作业务自由选择合作模式。
而在私人购买领域,其模式现阶段也主要以集团采购、区域试点为主,方便统一管理,但相关细则的出台还是为消费者打了一针“强心剂”。
据悉,上海市对新能源车牌照已有明确的专门号段管理,而且财政补贴政策面向全国汽车企业,没有地方保护色彩。目前上海市对纯电动车已经开始发放牌照,指标为每年2万个,按照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和上海市号牌管理政策,在上海购新能源汽车,一辆车最多可省16万元的费用。
而北京市也开始向公众征求新能源购车意见,预计年底出台。有业内人士认为,京沪两地对新能源私人购车标准出台细则,将带动全国25个新能源试点城市的政策细化。
目标压力驱动
在今年7月份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下称“规划”)中明确指出,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到2020年降至5.0升。
国内汽车专家张志勇告诉记者,这一目标也是促使新能源汽车增加推广试点的重要原因。
的确,依据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很有难度。据了解,从去年初开始全面试点的全国25个城市,至去年底,节能与新能源车的总量也仅为1.6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国内主要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6982辆,其中纯电动车3009辆,混合动力车3973辆。整体市场仍然处于冰冻期。
而各地也有自己的任务。《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将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中混以上混合动力客车及乘用车,鼓励发展特种用途电动汽车、新一代轻型纯电动汽车和LNG汽车,目标是在广东省2015年形成2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综合生产能力,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达到5万辆。
但在目前的试点城市中,私人购买仅有深圳市,公共交通仅有广州。广东省发改委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广东省仍有一些地区适合新能源车的推广,仅靠上述两个城市完成目标还是不够。
“目前市场主要是公共用车(公交、出租),私人购买,哪怕是集团采购规模也并不多,如果不改变这样的结构,如增加私人领域培育,实现2015年的目标绝对是空谈。”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