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123系统破产保护启动之后,传出江森自控(JCI)有意收购其汽车电池业务的消息,江森自控将提供7,250万美元资金继续维持A123运营,预计交易总价格为1.25亿美元。如果此举最终成行,江森自控是捡了个大便宜,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A123系统的优质资产,A123系统的投资人的利益则会受损,这也有违美国精神和相关法律。也正是基于此判断,万向表示不会放弃对A123系统的收购,而A123系统也更欢迎愿意出更多钱的万向。
2012年10月底,据华尔街日报报道,A123系统正向破产法庭寻求来自万向5,000万美元贷款的紧急批准。出于保护A123系统投资人权益的考虑,2012年11月06日,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法官暂时批准万向对A123系统的贷款。这样,万向就取代了江森自控成为在美国《破产法》第11章保护下的A123系统的债权人。事态的进展出现了一个180°大转弯。
美国大选已经现在尘埃落定,代表中小企业利益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蝉联总统位子,今后关于A123系统的收购事件,不会再受到多少政治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而更多的会基于经济利益和基本的市场行为准则等方面的考量。A123系统未来的命运如何,真锂研究现在还不好判断,也认为没有预测的必要。我们要做的是能从这个事件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1、A123系统破产保护并不能表明磷酸铁锂路线失败
自打磷酸铁锂的发展热潮自2006年之后日益兴盛以来,磷酸铁锂技术进步的速度远远及不上人们的预期,同时,与锰酸锂技术进步速度的对比来看,差距也在越拉越大。近两年,业界质疑磷酸铁锂路线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受A123系统破产保护这个事件的影响,这种质疑声再度甚嚣尘上,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那些致力于走磷酸铁锂路线的企业,则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无以应对。一些从业人员,开始彷徨起来,不清楚自己是否该继续下去。
墨柯认为,A123系统破产保护这件事只是一个个案,并不能说明磷酸铁锂路线就没有了前途。诚然,受磷酸铁锂材料理论比容量(170mAh/g)的限制,电池单元能量密度的提高空间不大,目前做得最好的一般也只有120Wh/kg左右,较AESC用于日产Leaf EV上的电池单元(锰酸锂体系,33.1Ah/3.8V,能量密度157Wh/kg)有较大差距。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磷酸铁锂电池很多理论上的优势并没有表现出来,如更长的循环寿命、更低的价格、更安全等等。因此,从技术角度看,磷酸铁锂技术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现在知道,由于能量密度难以提升的缘故,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跟不上下游应用市场发展的需求,无论从3C小电池还是动力锂电池来看,都是如此。但是,这里面很容易存在一个理解误区,很多人把对能量密度问题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关键材料和电池单元的身上。实际上,下游应用领域是要求电池模组要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拿日产Leaf EV的电池组来说,280kg重的24kWh电池组,能产生电力的部件(电池单元)的总重量不到153kg,这意味着将近130kg重的部件非但不能贡献电力,还直接影响了电池组的能量密度,但出于安全和性能表现等考虑,这130kg重的部件又是必须要配备的。
虽然锰酸锂电池单元的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电池,但是,如果磷酸铁锂电池能切实做到更安全,在确保电池组安全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减少安全部件的体积和重量,这样,同等体积和重量的电池组就可以容纳更多的电池单元,从而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组的能量密度,使之不次于锰酸锂电池组。另外,若能在价格方面做到低于锰酸锂,循环寿命方面也要明显优于锰酸锂,这样,从性价比方面看,磷酸铁锂电池组也会不次于甚至优于锰酸锂电池组。而这些假设条件并非就无实现的可能,因此,现在还远不到宣判磷酸铁锂路线死刑的时候。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冷静,不可因噎废食,也不可一叶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