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觉得在风电这件事情上,我们究竟能从国外的经验中学到什么?
周大地:我觉得他们算经济账方面比我们认真。某项政策制定过程中,欧美很多国家必然会讨论相应的价格机制、投资来源的问题,或是财政补贴,或是动员社会承担,总得有一个说法。
而我们只讲新能源“战略需要”,不讲谁投资、怎么投资、投多少,结果就是在运行过程中这些矛盾解决不了,大家就互相抱怨。当然谁也不会出来说不要发展可再生能源,但对好事怎么做好、多花多少钱把它做好、出钱的人要不要有投资回报、大家愿不愿意承担等等问题,都没有真正解决。
记者:您认为任何一项政策,都是要算清楚经济成本,当前是否应系统思考投资风电与电价调整、风电补贴的关系?
周大地:对,不能一说提电价,大伙都说不行。但是要说风电投资,又使劲投,还要保电力供应安全。你不能让马儿跑得快,又不让马儿吃草。要算好经济账,并且使它更合理、更优化。
记者:对于风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您的判断是什么?
周大地: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是非常低的,有些人认为这是好事,其实不然,什么都搞便宜了,结果导致我们劳动力收入太低,制造业投资收益率太低。产品便宜到了不赚钱,最后的结果就是大伙都没钱。
记者:就是您曾说的自杀式的生产方式?
周大地:是的,如果合理的利润都没了,竞争到这种程度能有什么好处呢?算起我们能源补贴的话,风电设备厂商也应是一个补贴对象。进行大量的投资,过度的产能扩张,最后搞到制造业都没有利润可拿,然后说:我们风电便宜了——这就是不能维持的!所谓低成本,实际上是牺牲了设备业那么多人的劳动投入、资本投入的结果,压榨了别人合理的利润。不让人家挣该挣的钱,大家就都难以为继。
记者:您认为,在舆论方面,应引导全社会对风电的总成本形成什么样的共识?
周大地:要很警惕。媒体一般来讲要替消费者说话,往往说到不该涨价、反国企垄断等等很理直气壮,但也未见得都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是,能源产业总是要讲点经济规律,社会需要大量能源的供应,超量的能源消费,成本还要降下来,这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尤其在这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下,资源条件又有限,能源价格水平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要跟老百姓慢慢地讲事实,要拿数据说话,至少使多数人能够明白,我们发展风电,究竟要付出多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