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厦门,更特殊的是,作为低碳型示范城市,今年拟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1010辆,其中纯电动汽车655辆。“开业近半年来,我们已经卖出几十辆了。”昨日,奇瑞纯电动汽车4S店人士向记者透露。
但记者获悉,这一知名汽车品牌,至今为止也仅有一款车型在厦门率先试水。而为了让厦门市场能吸收这样的新鲜事物,这款不到6万元的电动轿车,也打出了团购、价格战等策略——即付完低首付后,市民就可以用“打的士”钱将纯电动轿车开回家。
尽管如此,厦门某汽车经销商表示,因此就预言电动轿车要大规模走上街头还早。“虽然北、上、广三大车展上都主打新能源、电动车,但因目前新能源、电动车更多的只在车展上亮相、未见量产,在国家政策未完全明朗时,不少车型也止于车展。”
车商在观望,加上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多,消费者自然慎于出手。业内人士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低成本的电动轿车纷纷“登鹭”,并率先推向市场,某种意义上说,“探路”意义大于实际市场意义。
电动轿车省钱也要省心
昨日,记者近距离感受了“电动轿车”。
面对高油价,这些“不喝油”的电动轿车,驾驶成本低是最大的杀手锏。以“梅亿绿康”电动轿车为例,其行驶100公里约需8度电;而一套汽车电池成本3000多元,可充电约500次,每次充电行驶150公里—200公里。
加上更换电池的成本,其每行驶100公里约只需8元;而奇瑞电动车每行驶100公里也约仅需10元。相比燃油轿车每100公里一般要60元以上,确实省钱。
美中不足的是,上述7款电动轿车均属于低速车,最高速度在50公里—60公里。奇瑞电动汽车可直接在厦挂牌,但“梅亿绿康”产自新能源试点城市,目前只能挂山东牌。
同时,有市民也担心充电不方便,“只能在厦门市内行驶,不敢去周边地区,否则路上没电了怎么办?”、“维修点不多,坏了维修不方便。”
有业者坦言,电动轿车确实可省钱,能否更“省心”才是能否进一步打开市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