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2011年2月28日,世界首个±660千伏电压等级直流输电工程银东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创造了电网技术的多项世界纪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电网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和电工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
2011年9月27日,一架3米长的固定翼无人机沿着500千伏光州―大泽输电线路执行巡检任务,40千米的巡检仅用33分钟,且传回了清晰的实时图像数据和预设的故障点。
2011年10月17日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带电作业人员王进握紧手中的电位转移棒,快速挂住上方滋滋作响的±660千伏超高压导线进入等电位,世界首次±66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正式开始。
……
如果问,2011年山东电力何以受到省内、国内甚至国外媒体和业界人士的关注?那么,答案显然是,科技成果频出、创新亮点频现!正是勤恳、聪慧的山东电力铁军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才将山东电网的华冠摹绘得如此多姿多彩!
外引内联丰厚科技底蕴
去年年底,一个令山东电力人兴奋的消息传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承担的国网“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重点、示范工程由11项增加到34项,跃居各网省公司前列。
喜讯在意料之外,亦在意料之中。
2011年,着眼于加快“两个转变”的需要,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深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四大”科技发展战略,以支撑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的技术需求为核心,着力在“外电入鲁”和特高压、交直流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电力机器人、营销集约化、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公司加快“两个转变”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
在山东电力集团公司2010年年中会上,总经理李同智提出,要积极争取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课题,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交流合作,力争取得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高公司科研装备水平和试验研究能力。
按照这一要求,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科信部积极与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联系,召开了联合申报2011年度科技项目研讨会,就24个项目现场达成合作意向,联合申报了国网公司科技项目。
在积极借助外力的同时,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还充分发挥电力研究院科研创新排头兵的作用,统筹基层单位管理和技术资源,引导一线班组开展技术革新,全年共获得专利授权346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项24项,数量、等级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电动汽车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技术与运营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山东电网应急指挥体系研究与应用、±66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研究及带电作业工具研制等10余个项目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技术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
与此同时,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以“外电入鲁”后山东电网网架结构的变化、交直流混合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控制的策略研究等为主攻方向,全面加大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和攻关力度:银东直流输电工程的建成投运,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直流输电电压标准序列,实现了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成套、自主建设、自主调试运行;世界首次±66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外电入鲁”战略实施,不仅有力缓解了山东用电紧张局面,让“电荒”绕道山东,而且有效减轻了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压力。2011年,山东电网累计吸纳省外电力475.9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60万吨,实现了能源供应充足与节能减排的双赢。
让创新在广阔平台上疾驰
2011年11月16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科研试验基地建设正式启动。总经理李同智表示,这是山东电力科研工作的一个新起点,2012年底基地建成时,公司将拥有一个更高、更新的电力科研平台。
“山东电力集团历来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并着力为科研人员搭建高端广阔平台,这才使得山东电力的科研人员能够围绕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突出重点、协作攻关,解决了一大批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中的技术难题。”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科信部副主任李红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