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这里占地面积不大,只有5000平方米,但一直受到中央和省市高层领导的关注;这里工作人员不多,只有80多人,但本科以上比例占96%(博士、博士后的占比高达35%);这里投入运行时间不长,只有1年,但其研发的产品将推动中国电力电子和智能电网产业的未来发展……这里就是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目前已被认定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高端人才,撑起“智能”大厦
来到江苏科大(张家港)校区南大门,“智能电力研究院”几个大字便映入记者眼帘。走进研究院,只见一排排现代化的崭新实验设备呈现在眼前,一个个身着白色工作服的研究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做着各种实验。自去年5月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正式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省委副书记石泰峰,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等都先后到研究院调研指导工作。
为什么一个研究院能够吸引高层的目光?据介绍,近年来我国电力一直在快速发展,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是我国的电力工业现在却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烦恼有三:一是我国的一次能源资源主要富集在西部和北部,需要远距离输送;二是电力系统的发展受到“节能、高效、安全、绿色”的制约;三是煤电的比重过大。“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也就是把现代计算机、通讯、控制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高质量供电的目标。”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前智能电网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发达国家之间激烈竞争的制高点之一。
国家和区域之间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就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来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韩英铎亲自担任院长,作为智能电力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他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以及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控制与优化规划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除了韩院士以外,研究院还聘请了海内外IT技术和智能电网领域刘炯朗、杨奇逊、杨裕生、李立浧等多位院士和著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从目标定位、产业构建、功能配置、阶段重点等方面,帮助研究院准确决策、把好发展方向。
针对智能电力产业领域划分细、科技层次高等特点,研究院密切关注相关领域国内外的发展,吸引标杆型领军人才。目前,已有20多位知名博士和“海归”入驻,他们之中既有工程师,也有博士后,更有一批海外学术背景深厚、科研成果世界领先、公司经营能力极强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技术专家杨颖,她今年30岁,清华大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后,现为清华大学副教授,IEEE(美国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新型储能材料和储能器件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杨颖已发表论文20余篇。这些人才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最前沿的智能电力技术和成果,而且带动了创新创业团队的集聚。根据规划,经过1~2年努力,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将汇集200~300名国内外有研究成果的专业人才,并形成多领域融合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