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11月29日,团泊洼飘起了今冬的第一场雪,团泊新城明珠馨苑的草坪依然碧绿。看到有静海供电有限公司员工正向记者介绍智能小区的供电服务,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王小利(音)也好奇地走了过来。
“小朋友,你知道智能电网么?”
“我知道呀。我爸爸说智能电网能让奶奶下楼就能买电,冬天我们家屋里温度能自己调,我再也不会冻着了。”王小利大方地回答。
团泊洼:
从美丽农村到智能新城
听说来了北京的记者,明珠馨苑3号楼的居民康大叔自告奋勇带记者去体验24小时智能供电营业厅。交互式橱窗、自助交费终端、智能营业终端,康大叔一边演示,一边自豪地说,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回家,看着这些智能设备直呼过瘾。“俺孩子说,这小区的生活条件比城里人还‘城里’呢!”
上世纪70年代,郭小川的一首《团泊洼的秋天》让世界了解了团泊洼的美丽。如今静海县在这里再造了团泊新城。“新团泊最大的亮点是智能电网。”静海县发改委主任林成芬说,“它支撑起团泊新城新型运营模式——成长中的、清洁的、智能化、人性化城市。智能电网是我们招商引资的‘拳头产品’啊。”
在验收时,国家电网公司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静海农网智能化试点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形成了老城区改造、小城镇及传统农村三种典型农网智能化建设模式。团泊新城就是适用了“小城镇农网智能化建设模式”。
“黄三哥”:
奔波在大邱庄的能源供给线上
“今年夏天的雷暴雨特别多,由于厂区的防雷设施设计不足,出现了好几次设备遭雷击停产的情况。”赵金虎说,“这多亏了供电所的‘黄三哥’他们,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赵金虎是天康公司生产主任,照看着占地8000平方米的钢筋焊接网生产线。7月30日,静海遭遇几十年未见大暴雨。几次雷击之后,生产线设备断电,厂房一片黑暗。漫天闪电织成了网,照得天康公司总经理史奉喜的脸忽明忽暗。他拿起手机,输入供电所的电话号码,抬头看看天,又把手垂了下去。
原来,就在几天前的一场雷暴雨中,工厂的设备也是遭雷击瘫痪,接到求救电话的大邱庄供电所员工迅速备齐物料赶到厂区,和工厂的电工一起抢修,直到天快黑。
史奉喜至今仍感慨万分:“他们上次就冒雨忙活了两个小时。这都到饭点了,他们还去下一家,晚饭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了……”
7月30日11时,史奉喜还是拨通了“黄三哥”黄万山的电话……20分钟后,两束车前大灯灯光划破万千雨线,黄万山又出现在天康厂房前。14时,厂房恢复了光明。
大邱庄拥有1003家企业、年加工生产钢铁1200万吨。只有12名员工的供电所管理着6座110千伏变电站,17座35千伏变电站,承担101.5平方千米24个自然村生产生活供电任务。“黄三哥”带着他的弟兄们,奔波在大邱庄的能源供给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