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天空湛蓝,阳光透过薄云,穿过高耸的构架,洒在地面上。位于西藏芒康县的±400千伏卡麦换流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
“慢一点,过转角了!”4月7日,卡麦换流站工程现场开展站外电源间隔电缆敷设作业,该站二次负责人李成贵通过对讲机指挥着操作人员。安全旗在风中飘扬,电缆以20倍于外径的弯曲半径顺利通过支架,保护胶垫与电缆摩擦发出轻微声响。地面下方,施工人员在电缆沟里穿梭,地面上方,一基基钢铁构架矗立着。不久前,施工人员克服了高海拔、暴雪、作业风险高等困难,完成了换流站架构的安装。
卡麦换流站是±800千伏金上—湖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送端站。该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也是第一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工程。由于地处海拔3720米的高原地区,卡麦换流站被称为“云端的换流站”。
卡麦换流站换流变进线区的施工任务包括安装20基构架和16榀横梁。为确保工期进度,华东送变电公司西藏卡麦特高压项目部于2月15日组织复工,施工人员在适应7天的高海拔环境后顺利进场。在3月17日、18日连续两天的暴雪结束后,项目部组织施工人员先行清除作业面的积雪和冰冻,投入到紧张的构架吊装作业中。
3月19日,施工现场气温有零下十几摄氏度,寒风裹挟着雪粒,如砂纸般刮擦着钢构架表面。施工人员身着厚重的防寒服,面罩上凝结出霜花,呼出的白雾瞬间凝结成冰晶。受低温影响,现场每颗螺栓都需用丙烷喷枪烘烤15秒,待螺柱上凝结的冰碴融化成水珠后才能对准螺孔缓慢旋入,而在使用扭矩扳手校准预紧力时,由于液压油被冻得黏稠,达到预定扭矩值的反馈时间比常温环境下延迟了0.5秒,需要施工人员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凭经验作出预判。
构架吊装最关键的技术难点在于误差控制。“横梁螺栓与立柱螺孔的对位误差必须控制在3毫米内。”现场吊装负责人张焰庆反复向施工人员强调。这个看似简单的技术要求背后却需要精密的前期准备和过程控制。
项目部提前根据吊物的重量、吊装半径计算出吊车摆放位置,并清扫积雪,留出5米宽的进场路径和人员活动半径。为防止路面结冰打滑,项目部还给两辆吊车装上了防滑链。
工程精度的关键在于细节把控。3月20日,在安装换流站极Ⅰ区域的7根立柱时,项目部严格控制底部螺栓水平度,确保所有螺栓保持同一基准面,从源头消除误差。当出现横梁螺栓与立柱螺孔对位偏差时,施工人员采取分级调整方案,由地面人员松动底座螺栓,高空作业人员同步微调横梁位置,通过协同作业实现精准对接。
当时刚下过雪,横梁十分光滑,虽然有护栏,但高空作业人员难免脚底打滑,作业风险高。出于安全考虑,项目部在横梁接触面铺设了专业防滑垫,确保作业面摩擦系数符合安全标准。
每榀横梁安装都需要精准配合。两名高空作业人员分别位于横梁两端,实时监测对接精度,同时通过通信设备与地面人员保持联动,确保构件的精准安装。3月24日13时20分,一台黄色吊车缓缓伸出吊臂,将长约10米、宽约0.8米的横梁精准吊装至两个立柱之间,最后一基换流站构架安装完成。
截至4月8日,卡麦换流站全站电缆支架安装完成60%、站外电源间隔屏柜安装完成100%。目前,项目部正在开展站用变压器区域站外电源间隔电缆敷设作业,为4月底的站用电调试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