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讯:11月12日,湖南长沙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当值配电调度员刘晨应用配电自动化系统“母线全停全转自愈功能”完成了110千伏麦洲变电站10千伏母线负荷转供操作,相比以往依赖人工核对及操作的方式,现在通过功能自动监测分析与遥控操作,母线恢复供电时间缩短至分钟级,故障响应效率提升90%以上。这意味着,如果因极端天气或突发事件引发配电网故障,客户用电中断时间将大幅减少。这是该公司建设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长沙供电公司聚焦特大型城市快速发展需求,全力打造具有中西部省份典型特征的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该公司应用多种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以“业数融合驱动、数字赋能转型、管理透明简约、能源价值创造”为建设目标,稳步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相应提高服务水平。
技术、数据与业务融合,配电网可靠性提升
7月10日,随着湘江新区10千伏纸坊线、10千伏启协线现场自动化改造顺利完成,湖南省首条基于5G通信技术的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线路在长沙投运。该线路依托智能配电终端5G高速通信及边缘计算功能,通过终端间的信息交互,可实现150毫秒内完成故障隔离、500毫秒内故障自愈。
2020年5月起,长沙供电公司在全省率先应用全自动馈线自动化技术。截至10月,长沙市配电网已有80%的10千伏线路应用全自动馈线自动化功能。“经过多年不断摸索改进,全自动馈线自动化技术应用日趋成熟,长沙市配电网故障‘秒级自愈’已成为常态,而毫秒级自愈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实现客户故障‘零感知’。”该公司配网管理部配电自动化专责杨阜介绍。
在确保电网坚强可靠的同时,长沙供电公司不断夯实配电网数字化基础,提升运维管理质效。2019年以来,该公司依托“电网一张图”构建“业数融合”的数据管理体系,推进光伏设备、充电桩等新能源资源数据图上管控,实现源网荷储、电缆廊道、规划网格、小区(村)边界、森林草原、气象环境等138类静态和23类动态数据接入“电网一张图”,支撑调度指挥、业扩报装、故障抢修、设计查勘等38项配电网业务图上作业,为数字化配电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研发数字孪生微应用,配电网运维效率高
长沙地势起伏较大,居民居住相对分散。2023年,针对台区低电压、线损异常等基层难点问题,长沙供电公司组建数字化专家团队自主攻关,于当年10月基于“电网一张图”打造面向供电所层级的数字孪生微应用——“数字沙盘”。
“数字沙盘”以台区为单位展示农村、城市配电网台区用户分布、实时故障情况等全景信息。借助“数字沙盘+融合终端”,运维人员可以实现低压故障图上实时管控。目前,“数字沙盘”已在全市范围78个供电所、服务站全面推广。以长沙浏阳荷花供电所为例,“数字沙盘”应用后,该所今年累计快速响应67起台区故障,消除145处缺陷隐患,线路和台区故障率分别同比下降45%和62%。
配电网常态化运维是保障供电可靠的一项基础工作。传统的巡检方式依赖大量人力,工作效率较低,且实时数据分散在各业务系统,更新同步较慢、协调查阅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2022年1月,长沙供电公司基于“i国网”APP上线“电网小助手”移动应用,运维人员可以在手机上一键调取配网接线图、现场分析电网运行情况、查看故障信息。
上线以来,“电网小助手”日最大访问量达2412人次,目前活跃用户1.3万余人,累计访问164.8万人次。2023年,“电网小助手”入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批7个优秀大数据应用并在全公司系统推广。
多种类资源支持,配电网承载力靠得住
近年来,长沙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用电量连续18个月保持增速20%以上,冬夏空调负荷造成最大峰谷差接近60%,五一广场等商业区实施气改电……快速增长的多元用电需求对配电网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年6月,长沙供电公司上线“配网网架全景分析平台”,并在发展规划部门实际应用,为优化配电网结构,实现精准立项提供有力支撑。“通过配网网架全景分析平台,工作人员可一键导出4000余条线路的接线方式、新能源接入状况等75类关键信息,在线分析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对配电网线路、局部区域承载力的影响,快速了解网架薄弱环节。”该公司配电网管理部员工陈凤介绍。平台上线后,有效减少了规划人员多系统调阅、查询统计效率低下问题,显著提高了配电网规划效率。
在不断优化配电网规划、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同时,长沙供电公司充分聚合集散式(分布式)储能、虚拟电厂等资源,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利用率。目前,国网湖南电力已在长沙临空港园区建成国内首个集散式储能试点工程。星沙虚拟电厂聚合园区内26家客户,总容量22.82万千瓦,包含可调节负荷、分布式光伏、集散式(分布式)储能等各类资源的可调节能力1.81万千瓦。
长沙供电公司还聚焦可调节负荷、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中小电源四类分散资源的接入情况,深入应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小水电管控平台、光伏运营监测平台应用、用户侧储能聚合平台四个数字化平台。这四个平台在负荷高峰期间响应调度指令,快速调用聚合资源,平时引导市场主体通过政策与市场机制响应电网需求,促进供需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