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网公司怒江供电局独龙江供电所员工李光辉手提工具包,走进“纹面”奶奶肯国芳的家,他一边换着灯泡,一边听今年已经92岁的肯国芳唠家常,从生活的琐碎日常,到最近的身体状况……拧紧灯泡,按下开关,一下子,屋子亮堂起来。
自2022年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建成以来,云南电网公司开始对独龙江乡电网进行智能升级,系统实施35千伏联网线路数字化改造及20千伏智能微电网建设。在数字化的加持下,两年来,独龙江乡电网可靠性和运维水平大幅提升,独龙族群众真正实现“用上电”“用好电”,通过可视化替人监,自动化替人干,也让更多和李光辉一样的供电所员工从频繁的线路抢险中解放出来,走近独龙族群众,了解他们的用电需求,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
让线路巡视不再难
李光辉是独龙江供电所配营班的一名技术负责人,这是他驻守在独龙江乡的第18年,记忆中,这里一年中雨雪天气长达9个月。雨水淅淅沥沥,仅靠两个小水电电站供电的20千伏孤网每到雨季极易遭受山体滑坡的破坏,李光辉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抢险复电的路上。
这一切,随着2022年5月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的投运而发生了彻底改变。时至今日,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线路工程覆盖了6个行政村,受惠群众4225人。2024年1-8月,独龙江乡用电量增至831万度,每户每天达11.81度,是2020年全年的39倍。
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艰辛与奋进。独龙江35千伏联网线路穿越3500米以上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雪山区段,中重冰区线路长度占比达57.97%、沿线地形高山占比达88.08%,且大部分杆塔位于无信号区段,线路巡视、隐患排查成了不小的难题。
联网工程投运后,云南电网公司一直在探索如何采用技术手段解决联网线路雪山段无人区长达半年无法掌握线路状态的瓶颈问题。终于在2023年9月迎来了突破,云南电网公司在30公里雪山段线路创新研制了“光缆+无线自组网设备+高清视频在线监测设备”组合技术,通过利用随35联网线路架设的“OPGW”光缆作为信号来源,将“高清视频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的图像、信息利用“无线自组网设备”进行中间连接、转换,传输到运维人员电脑显示终端。
“现在,通过该技术,35千伏联网线路全线加装了40套高清视频在线监测设备。运维人员远在数百公里之外,就可以通过电脑远程监测、操控监测设备,实现智能化运维效能,解决大雪封山期间输电线路巡视困难的问题。”怒江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毕赵权表示。
让用户用电“零感知”
屋前的护栏色彩斑斓,菜园里的时蔬长势正旺。来自云南丽江永胜县的徐中兰,在独龙江畔开了一家名为“喜客来”的饭店。
“1996年,我就来到独龙江开始做生意,从开药店再到小超市,直到2022年,电压稳了,遇到雷雨季节也不会停电了,我才把饭店开起来。”作为第一批来独龙江乡做生意的外地人,徐中兰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厨房用的全是电灶,随着游客逐年增多,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这个月有12万的毛收入呢!”谈及用电变化,徐中兰说,“现在对用电没啥感觉,电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
独龙江的变化,00后的独龙族小伙李新福同样深有感触。对于他来说,走出大山曾是他的梦想。家乡偏、藏深山、离城远,尽管山清水秀,他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21年,李新福走出大山,开始他的求学之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外求学3年,竟改变了他原先的想法。临近毕业,他决定重返家乡创业。“路通了、电稳了,家乡很大,让我觉得回来做点事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2024年6月,李新福回到独龙江乡,接手一家烧烤店。“开业以来,每天都有900元左右的收入,我已经很满足了!”李新福说。
“用户对用电‘零感知’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据怒江供电局规划建设管理中心主网业主项目部项目经理吕维江介绍,为了让更多像徐中兰、李新福这样的创业者能够留在独龙江乡,两年来,云南电网公司在独龙江乡系统性实施了20千伏智能微电网工程,通过建设35千伏联网工程、2套集装箱式630千瓦(功率)/1260千瓦时(容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24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以及1套智能微网控制系统,构建起“水、储、柴、荷”多能互补能源微网,实现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与独龙江乡20千伏智能微电网的“双保障”供电。
“现在,就算联网线路出故障,通过两年攻坚,用户也感受不到任何用电的影响。”吕维江说,建成的智能微电网控制系统可通过功率变化、电力潮流分析等智能判断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线路故障,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将20千伏独立电网连接的小水电、柴油发电机、储能等互济电源实行秒级自动并网切换、离网切换和黑启动,独龙江乡供电抗灾害能力得到提升,供电更稳定更可靠。
(马莎 杨亚娴 陈波 龙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