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商业模式探索
储能商业模式演变
储能从手机电池和手电筒的电池这种小规模的电池到数据机房这种作为备用电源的中规模,应该算是几十万投资的备用电源的电站,还有一些UPS备用电源的电站,再到我们这种大规模的已工业园区为主题应用的投资量在几千万到几个亿、几十个亿大规模演变的过程。
储能“投资+运营”商用化模式
“投资+运营”商用化模式类似于合同能源管理(EPC)模式,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用电诊断、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计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
创新的商业模式将用户端、第三方储能企业等投资主体、储能产业基金等金融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加速推进储能的商用化规模应用。
以下是给全国的几个主要的城市、电价差比较大的几个城市来做的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到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湖北省这几个城市电价差分别在1.1元、1.01元、还有0.92元还有江苏省的0.78元,湖北省的0.76元。
为什么要分析这个电价差呢,因为目前来看,储能电站走商业化路径更多的还是要看实际的经济效益。我们所谈到的这种给企业带来电量质量上的提升,还有作为备用电源相对来讲,这样的需求目前还没有打开。
峰谷电价差是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经济效益,上图是江苏省大工业电价的分时电价政策。
上表可以看出,基本上电价差都在0.78元左右,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压差稍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