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 正文

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特高压骨干网络 打造坚强智能电网(6)

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来源:山东发改委    2016/12/19 16:01:24  我要投稿  

第五章 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实施十大行动计划

第一节煤炭转型发展行动计划

推进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化解产能与转型升级相结合,重点实施产能优化、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物流储配“四大工程”,推动煤炭产业向集约高效、多元支撑、绿色生态、服务保障型转变,实现脱困升级和健康发展。产能优化工程。加快关闭退出落后产能、劣质煤产能、资源枯竭煤矿和长期亏损煤矿;省内原则上不再新建煤矿项目;稳步推进省外、国外开发建设,有序消化、转移省内富余产能和劳动力;在继续做优做强山东能源、兖矿集团两大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地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发展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近期,省内有序压减产能6460万吨,重点实施大中型矿井升级改造和智慧矿山建设,煤炭企业数量由65家整合到35家以内,实现集约高效发展;省外稳步推进宁蒙、晋陕、新疆、云贵、澳大利亚产区现代化矿井建设。远期,省内按照“减量替代”原则,继续有序压减煤炭产能。

产业升级工程。煤炭企业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改造提升传统非煤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特色园区基地建设,推动非煤产业调整升级,实现“传统产业品牌化、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近期,省内重点建设枣庄、菏泽、济宁等煤化工基地,龙口页岩油生产加工基地,泰安、济宁、潍坊、淄博等煤机制造基地,临沂玻纤基地和淄博医药基地;省外重点建设内蒙古、陕西、新疆等煤电一体化项目及新疆煤制气、陕西煤制油等项目,实现煤炭就地转化。远期,逐步做大做强节能环保、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由单一性资源开采向资源深度开发、多元产业高效发展的转型。到2020年,省内煤炭企业非煤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0%以上,安置就业人员占全行业总人数的50%;到2030年,非煤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80%以上,安置就业人员占比达到60%以上。

生态环保工程。大力推广充填式开采、保水式开采、煤与瓦斯共同开采等绿色技术;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行农业复垦、生态复垦、产业复垦等模式进行分类治理;以伴生资源和煤矿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为重点,建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近期,重点实施煤炭塌陷地治理工程,在兖州、邹城、嘉祥、微山、宁阳、新泰等建设采煤塌陷区居民避险安置工程,在兖州兴隆庄、南阳湖、邹城白马河、泗河等开展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到2020年,已稳沉和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治理率达到80%,具备条件的矿井全部实施充填开采,煤矸石、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80%;到2030年,完成已稳沉和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治理,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物流储配工程。统筹推进现代煤炭物流和储配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集煤炭清洁加工、配送、交易、储备于一体的现代煤炭物流企业,形成以储备为主、物流为辅、煤矿库存为补充的应急保障体系。近期,依托陆路和水路运输通道条件,加快青岛、日照、龙口等3个2000万吨国家级煤炭物流园区建设,推进泰安、德州、菏泽、潍坊、聊城等储煤基地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围绕健全现代煤炭市场体系,完善兖州煤业山东(济宁)、山能淄矿集团鲁中(淄博)、鲁南(枣庄)3个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提高市场配置煤炭资源的水平。

第二节 油气安全保供行动计划

统筹全省炼化布局、港口码头和油气管道建设,通过实施管网完善、隐患治理和储备调峰等重点工程,加快构建供输一体、输配协调、相互衔接的油品储输网络,形成安全、经济、稳定、清洁的油气供应体系。

管网完善工程。加强互联互通和调配能力建设,近期,建成董家口至潍坊至鲁中、鲁北,日照至东营、日照至濮阳至洛阳等原油长输管道、青岛至烟台、烟台西港区-淄博等成品油管道以及新粤浙豫鲁支线、中俄东线山东段、烟台LNG至青岛、天津LNG至东营等天然气输入管道、区域支线和联络线管道;远期,新建董家口至沂水至淄博、东营港输油管道等原油管道,中石油烟台至青岛至潍坊至滨州等成品油管道以及新建东营等LNG接收站外输管道和蒙西煤制气入鲁管道。

隐患治理工程。坚持建新除患与整改防护相结合,重点加快董家口-东营、临邑-济南炼化和鲁宁线改线等原油管道更新改建工程,全力推动非改线管道重大隐患整治,重点解决管道占压、交叉、安全距离不足等隐患,全面完成隐患治理任务,确保管道安全稳定运行。

储备调峰工程。近期,重点实施青岛二期、烟台西港区、龙口、日照LNG接收站建设,建设齐河、泰安、平度三大天然气调配枢纽,建设济南、济宁、枣庄、聊城等LNG应急储备调峰设施。远期,建设蓬莱、东营、滨州等LNG接收站;建设淄博、潍坊、泰安等LNG应急储备调峰设施,实现全省全覆盖;适时启动建设商河天然气地下储气库。

第三节 非化石能源倍增行动计划

围绕打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省区,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核电、抽水蓄能电站。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分别达到3000万千瓦和8155万千瓦,分别是2015年的2.7倍和7.3倍。

双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工程。近期,重点建设华能海阳、国电沂山、华电沂源、华润肥城等一批集中式、规模化风电场,建成陆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适时启动鲁北、莱州湾、长岛潮间带及近海风电场建设。远期,扩大陆上风电基地开发规模;建成鲁北、莱州湾、长岛3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启动渤中、半岛北、半岛南海上风电场建设。

光伏发电示范工程。近期,以济宁、泰安、枣庄、菏泽为重点,实施塌陷地光伏发电工程;以东营、滨州、潍坊等为重点,实施黄河三角洲盐碱滩涂地光伏发电工程;以青岛、潍坊、威海、枣庄、东营、德州、聊城、莱芜、菏泽为重点,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光伏发电工程;利用工业园区、商业区、公共建筑等屋顶,实施“千万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

东部沿海核电基地开发工程。近期,建成海阳核电一期、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启动荣成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工程、商业化压水堆和海阳核电二期、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强潜在核电厂址资源的勘探和保护,启动第三核电厂址前期工作。远期,全面建成海阳、荣成核电基地,启动第三核电厂址建设。

抽水蓄能电站提升工程。近期,加快文登、沂蒙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建设泰安二期、潍坊、枣庄等抽水蓄能电站,适时启动沂蒙二期项目前期工作。远期,建成文登、沂蒙、泰安二期、潍坊、枣庄等项目,开工建设沂蒙二期等项目。

第四节 煤电提升改造行动计划

适度发展先进高效、超低排放煤电机组,加快现役机组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煤电机组能效环保水平,实现清洁、高效发展。

结构优化工程。合理布局大型高效机组,加快淘汰落后机组。重点建设百万千瓦级、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高效清洁煤电和民生热电项目。坚决关停不符合环保、能效要求的落后煤电机组。“十三五”期间,优先淘汰20万千瓦以下机组,特别是运行满20年的纯凝机组和满25年的抽凝热电机组。加强和规范自备电厂监督管理,坚持公平竞争原则,推进自备电厂与公用电厂执行统一的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则,推动自备电厂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超低排放工程。近期,对华能德州、国电石横、华电十里泉、华电潍坊等近5500万千瓦煤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环保改造。到2017年,1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节能改造工程。近期,对国电聊城、大唐黄岛、华电邹县、华润菏泽等近3300万千瓦煤电机组实施综合性、系统性节能改造,供电煤耗达到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到2017年,全面完成现役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任务。

第五节 电网晋档升级行动计划

围绕打造坚强智能电网,系统推进特高压输电工程、500千伏省域主网架强化工程、220千伏市域主网架完善工程和城乡配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不断提升电网受电、输电、配电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特高压输电工程。近期,重点推进锡盟至济南、榆横至潍坊1000千伏交流和上海庙至临沂、扎鲁特至青州±800千伏直流特高压送电通道和济南至潍坊至临沂至枣庄至菏泽至石家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环网。远期,重点推进外省至滨州±800千伏直流特高压送电通道和晋东南至菏泽至枣庄、菏泽至赣州、济南至烟台至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扩建潍坊等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打造“四交三直”省外特高压送电通道和“三横两纵”省内特高压电网。

省域主网架强化工程。近期,重点建设潍坊、枣庄、临沂、菏泽、济南、青州等500千伏送出工程,新建惠民、胶南、临朐等17座变电站,改扩建滨州、寿光、牟平等19座变电站。到2020年,拥有500千伏变电站60座,变电容量1.15亿千伏安,供电半径28.9公里。远期,新建李山、招远、莱西、乐陵、梁山等16座变电站,改扩建贝州、岱西、管仲、光州等57座变电站。到2030年,拥有500千伏变电站76座,变电容量1.9亿千伏安,供电半径25.6公里。

市域主网架完善工程。近期,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66座,改扩建58座。到2020年底,拥有220千伏变电站551座,变电容量1.95亿千伏安,供电半径9.6公里。远期,新建变电站168座,改扩建187座。到2030年,拥有220千伏变电站707座,变电容量2.86亿千伏安,供电半径8.4公里。

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近期,新建110(35)千伏变电站1030座,改造变电站500座,新增变电容量8500万千伏安,线路1.9万公里;新增10千伏配变3.5万台,改造配变1.7万台,新增配变容量1100万千伏安,线路4.3万公里。远期,新建110(35)千伏变电站1800座,改造变电站880座,新增变电容量1.4亿千伏安,线路3.4万公里;新增10千伏配变9.8万台,改造配变5.4万台,新增配变容量3200万千伏安,线路8.8万公里。

系统储能调峰工程。加快抽水蓄能、天然气等优质调峰电站建设;深度挖掘燃煤机组调峰能力,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燃煤机组由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电力、调峰调频能力的基础性电源转变。鼓励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电储能企业投资建设储能设施;鼓励各地新能源开发基地同步配置适当规模的储能设施;鼓励在小区、楼宇、工商企业等用户侧建设分布式储能设施。加快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调峰辅助服务补偿标准,推进调峰服务的市场化交易,实现储能设施与新能源、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

第六节 能源清洁利用行动计划

围绕推进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大力实施散煤治理、热化城市、电能替代工程,提高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散煤治理工程。加强煤炭质量管理,全面落实商品煤质量标准和锅炉燃煤技术标准,实现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推进煤炭清洁化燃烧。坚持散煤减量替代与清洁化替代并举,强化输配电网、燃气管道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推进燃煤锅炉集中替代和升级改造。

到2017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10蒸吨/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到2018年,煤粉锅炉应用比例达到65%以上,10蒸吨/时以上燃料锅炉全部达到燃气锅炉排放标准。划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2017年设区城市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80%以上。落实优质煤源,建设洁净煤配送中心,推广先进民用炉具。到2020年,力争基本建立以县(区)为单位的全密闭配煤中心和覆盖所有乡村的洁净煤供应网络,洁净型煤在民用燃煤中的使用比例达到90%以上,逐步实现散煤清洁化治理“全覆盖、全替代”。

城市热化工程。加大城市及周边现有发电机组的供热改造力度,优先发展生活采暖型热电联产项目,鼓励利用背压热电联产机组替代分散燃煤锅炉,积极发展热电冷三联供和地源热泵,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加快推动热网和热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集中供热老旧管道改造,提高集中供热管网输送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近期,着力解决德州庆云、滨州阳信、菏泽鄄城无集中供热问题,实现县以上城市集中供热全覆盖,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以上;远期,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

电能替代工程。围绕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重点在居民采暖、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推广电采暖、工业电锅炉、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机场桥载设备、低谷电蓄能等电能替代工程。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并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规划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达到32万辆;建成充电站920座、充电桩35万个。

第七节 能源节约低碳行动计划

坚持能源节约与高效低碳利用并举,通过实施低碳排放试点工程、能效“领跑者”引领工程、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工程和余能高效利用工程,形成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和符合省情的低碳发展模式。低碳排放试点工程。推广“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发展理念,以新能源示范城市(园区)、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为依托,以低碳产业发展为抓手,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区域供热、供电、供气、交通等各领域的应用,主动控制重点耗能行业碳排放,促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近期,重点推进德州、泰安、东营、济南长清区、青岛即墨市、青岛中德生态园等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诸城、禹城、寿光、荣成、文登、临朐、单县等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

能效“领跑者”引领工程。在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公共机构、民用建筑、交通运输、商贸企业、星级酒店等七大领域,评选“领跑者”试点单位,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标准,形成推动终端用能产品和用能单位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增强全社会节能动力。

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工程。加强供用能系统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建设,重点在小城镇、产业园区、商务区以及机场、车站、医院、学校等大型公用设施,按照“分散布局、就近消纳、综合利用、多能互补”的原则,因地制宜实施传统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协同开发利用,优化布局电力、燃气、热力、供冷、供水管廊等基础设施,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为用户提供高效智能的能源供应和相关增值服务。实施能源需求侧管理,推动能源就地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余能高效利用工程。加强城镇与产业园区能源利用的系统规划,统筹优化区域内的电力、热力、供气系统,实施建设余热、余压、余气利用工程,最大限度提高生产过程中余能利用效率。到2020年、2030年,余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50万和400万千瓦。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