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 正文

“十三五”国网智能电表配套采集建设市场的需求与开拓(2)

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来源:中国现代电网量测技术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春晖  2016/12/1 14:54:40  我要投稿  

3.国网对智能电表配套采集建设有较大而长期的需求,为何目前还看不到底线?

国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从2010年(总用户:2亿户)启动,到2017年(4.3亿户)计划全面建成,估计智能电表配套采集建设的投资为510亿元,为智能电表全面应用投资的31%。

"十二五"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留给"十三五"续建进行研究处理的重点问题,主要有:系统通信网需要重构,基于国家"三网融合"的用电信息采集系技术方案,破解本地通信质量技术瓶颈等。前面已经叙述,"十三五"国网对智能电表配套采集建设(包括采集终端1910万台),用电采集运维及本地通信技术更新,合计投资331亿元,只能解决用电采集应急,局部通信问题。

国网对智能电表配套采集建设有较大而长期的需求,为何目前还看不到底线?

1)早期系统工程规划设计缺失多,需要用较长的周期才能重构出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架构与管理网络。

省级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功能流程环节讲,包括主站设计/运行/维护,集中器设计/勘测/测试,远程/本地信道监测管理,最后落实到智能电表/采集器。管理网络环节,包括省级电网计量管理部门,物资部门,电力计量中心及地/县供电公司,从事:国网标准培训与施工操作规范制定,计量产品招标/验收/配送,工程施工/验收,系统投用/运行/故障运维等一系统管理环节。

从系统应用的角度,新一代系统技术架构与管理网络重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系统整体设计指标作出规定:

省级电网系统面向重点应用功能(月计费,日线损计算,远程预付费,低压电网故障与电能质量指标超标的报警处理),对系统全部用户的采集周期,通信速率,流量计算方法,需要提出不同要求。

•主站的硬件,软件设计采用新技术,主要解决主站性能整体不足,核心业务应用不明确,整体架构扩展性不足,运维自动化水平低。

•采用通信新技术应用方案,破解远程/本地通信质量技术瓶颈,包括通信信道监测与管理,本地通信互联互通技术,多通信方式网关设计要求。

•采集终端性能提升,包括采集能力,分析能力,互动能力,互换能力,自维护能力的提升。

•用户上网通信带宽的要求。

可以说,新一代系统技术架构与管理网络的重构,是个关系面广,新技术多,管理复杂的海量系统工程。

2)系统功能不断拓展,电网多专业应用需求增多

•2011----2012年,系统功能简单,只有自动化抄表,数据质量管理。

•2012---2016年,系统功能快速扩展,包括实时费控,智能化运维,计量装置在线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双向互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同期线损统计分析,停电检修,配电网运行监测,"多表合一采集"接入,支撑电网多专业深化应用。

•由此,智能电表配套采集的数据类别,数据流量,通信速率都在快速增长,由于功能模块化设计率低,计算与存储容量不足,主站/集中器/采集器(智能电表)的硬件,软件需要跟踪更新。

3)窄带载波通信质量技术瓶颈,一时难以很快解决

近两年,国网年度计量工作推进会都要求开展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对宽带载波通信的规模化应用,有不同的看法。宽带载波通信性能指标,主要用于中高速通信速率,用于解决低速率的窄带载波通信质量问题,从技术上看,不是很合理方案。

•宽带载波通信方式规模化应用,总投资过大,而宽带载波通信技术本身还有尚需解决的问题,如宽带载波通信信道监测,抗干扰措施,互联互通技术等。

•宽带载波通信可以适应用户的主要用电计量及相关要求,扩展到配电工程多方面的视频通信需求,但还不能满足用户上网通信带宽的要求。

4)国际/国内通信新技术更新换代很快,智能电表配套采集建设的通信方式需要优化选用。目前有4g/5g远程无线通信,基于低功耗,广域网的物联网通信,电力光纤到户关键技术研究。

由以上叙述说明,国网对智能电表配套采集建设有较大而长期的需求,是符合实际的。

4.电表企业的转型,首先需要强化采集终端技术与市场的开发

目前,进入国网采集终端集中招标范围的电表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单位具有自主开发集中器的能力。对大多数电表企业来说,长期以来,集中器开发是项短板,通常走捷径,引入集中器设计方案后自行组织生产,同时也降低企业应收益的利润。

前面叙述了国网对智能电表配套采集建设有较大而长期的需求,从企业长远发展出发,加大专业人才与资金的投入,自主开发集中器技术是合适的选择:

1)集中器技术开发有难度。其通信方案都有通信芯片开发商供给。电表企业主要进行采集终端的功能,电源及通信协议转换技术设计,只要引进高级通信,计算人才,或与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合作,自主开发集中器是可能做到的。

2)未来的智能化终端是多门类行业的在线监测,控制,补偿功能创新产品,包括供水/供气/供热智能化终端,公变台区/电力负荷控制/用专变智能化终端,用于不同场景下,现场紧急事件处理/多指标综合控制,补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今后两年,国网智能电表需求总量或将大幅下降,电表企业在继续用心做好智能电表这个保底市场基础上,需要进行转型创新产品开发,智能化终端系列产品,将是具有应用前景,技术开发有难度,不受电网集中招标制约的可选转型创新产品。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