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缺点:
1.成本高
2.能量密度低。
国内外主要的生产企业
国外研究超级电容器起步较早,技术相对成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USMSC计划、日本的New Sunshine计划和欧洲的PNGU计划均将超级电容器列入开发内容。
政策助力超级电容器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超级电容器的利好消息不断。4月份工信部印发了《工业强基2016专项行动实施斱案》,首次将超级电容器列入扶持重点。
随后,《超级电容器用有机电解液规范》通过了国家行业标准审定会,此标准是我国超级电容器材料方面的首个行业标准,有助于超级电容器电解液的规范化,推动中国超级电容器产业的技术进步。
紧接着,工信部2016年第17号公告,发布了包括机械行业、汽车行业、电子行业等在内的587项行业标准。其中,包括《超级电容器分类及型号命名方法》电子行业标准。该标准自9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我国第一项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基础标准。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以及《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中,也提出发展大容量超级电容储能技术。
《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提出的具体目标:
1.开发新型电极材料、电解质材料及超级电容器新体系;
2.开展高性能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宏量制备,探索材料结构与性能的作用关系;开发基于钠离子的新型超级电容器体系;
3.研究高能量混合型超级电容器正负电极制备工艺、正负极容量匹配技术;研发能源密度30Wh/kg、功率密度5000W/kg的长循环寿命超级电容器单体技术;
4.研究超级电容器模块化技术,突破大容量超级电容器串并联成组技术;
5.研究10MW级超级电容器储能装置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突破大容量超级电容器应用于制动能量回收、电力系统稳定控制和电能质量改善等的设计与集成技术。
超级电容器的创投机会
超级电容器产业链中,生产环节的原材料主要是正负电极/电解液和隔膜。其中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活性材料多为活性炭,其产业化技术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隔膜技术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电解液方面,国内暂无技术瓶颈。而其制作工艺:配料→混浆→制电极→裁片→组装→注液→活化→检测→包装,整套流程的技术含量颇高,准入门槛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