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电力交易的市场模式和政策机制
1、市场化机制下的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可调度潜力分析模型;
2、需求响应市场交易模式和政策机制研究与设计;
3、多方广泛参与的商业生态环境和盈利模式研究与设计。
四、项目效益测算
在以建筑能耗为主的上海中心城区,通过实施示范项目,不仅可以降低区域的电力峰谷差,减少城市整体发电装机容量,也可以降低单体建筑的能源费用,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黄浦区50MW虚拟发电厂进行测算,基于已有建筑分项计量系统和区级能耗监测平台,每1kW需投入成本600~800元,与传统火力发电调峰电厂造价1kW约3600~4100元相比,投资效益显著;同时需求响应虚拟电厂的运营费用极低,约为传统电厂的十分之一,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更是巨大。
五、项目实施
首先在黄浦区试点,成功后向全市推广复制。
1、2016年,完成黄浦区商业建筑虚拟电厂生产与运营调度管理平台设计;
2、2017年,完成黄浦区规模化DR、ADR的部署及需求响应实施;实现与电力交易市场、发电侧、电网调度等业务数据共享、通道共享;
3、2018年,完成商业建筑、社区、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等多元化需求侧资源协同响应控制技术路线与解决方案等示范内容在黄浦的落地;建成上海城区(黄浦)商业建筑虚拟电厂并投入试运营;
4、2019年,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进行复制推广,力争覆盖全市2000幢以上商业建筑,建成预期具有500MW容量(DR)、100MW自动需求响应能力(ADR)、20MW二次调频能力,年虚拟发电运行时间不小于100小时的上海市商业建筑虚拟电厂。
六、项目承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