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网需要储能出力,全球储能装机稳步增长
储能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电力系统构建中不可或缺部分,在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储”五大环节中,储能系统的重要地位也在快速提升。截止2015年底,全球储能(非抽蓄、压缩空气及储热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已经达到946.8MW,其中,美国、日本和中国为装机占比最大的国家,分别占比45%、33%和11%。而锂离子电池储能装机占比最大约为360MW(占比38%)。同时,在建与规划储能项目中锂离子电池项目规模更是高达2.2GW(占比83%),约为存量项目规模的6.11倍。
海外国家政策完善,国内静待储能细节政策落地
目前,包括美国、日本以及德国等国家都先后发布了对于其国内储能项目的扶持补贴标准、中期技术路线以及远期发展目标。其中,美国对储能项目给予优厚的税收减免政策,并规划将储能项目投资成本、度电成本降低到150美元/kWh、度电成本0.1美元/kWh/循环。德国对于储能项目的补贴政策主要围绕分布式能源储能,针对小于30kw的光伏系统同步建设的储能设施最高不超过600欧元的补贴。而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基本完成储能框架政策搭建以及配套行业改革等工作,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有望发布针对国内储能行业的远期发展目标、以及补贴扶持等政策。
削峰填谷、风光并网、微网建设带动国内储能需求增长
从国内电力系统发展情况来看,首先,由于国内部分地区用电峰谷差率在高峰季节已经超过30%,借助储能进行削峰填谷的需求最为强烈;其次,为降低国内弃风、弃光比例,实现对于间歇性电源点的稳压、稳流,有望带动未来新能源电站配套储能项目的建设;再次,国内对于微电网项目的推进,也为离网和联网式微电网储能项目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内储能细节政策的落地,以及盈利模式的进一步清晰,国内储能行业有望在“十三五”期间爆发。
预计到2020年国内储能项目达24GW,对应千亿市场空间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测,到2020年我国储能装机规模(不包括抽水蓄能)有望达到14.5–24.2GW。其中,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需求约为5.4–9.0GW、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储能需求在8.0–13.5GW、调频辅助储能需求约为1.0-1.2GW、延缓输配扩容储能需求为0.1–0.5GW。对应国内储能行业市场空间1400–2300亿元,年均投资规模约为280–460亿元。
风险预期
1)国内储能发展目标、补贴等细节政策延迟出台,导致装机不达预期
2)储能项目成本难以下降,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