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电能消费,《意见》提出明确目标,2016—2020年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1.5%,促进电能消费比重达到约27%。
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和电气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正因如此,不光我国,世界许多国家想方设法提升这一数据。世界能源署(IEA)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2015》中称,电力在许多终端用能行业的份额都在增加,到2040年时,电力会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1/4;电力行业引领着能源系统低碳化的发展道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郭焦锋表示,推进电能替代可以看作是终端能源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占比较大,电力替代主要能够解决终端能源的问题。“通过电能替代煤炭和成品油,能够在终端消费环节优化能源结构,让更多的消费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可以改善环境,促进大气污染治理。”他说。
■他山之石:国外电能替代措施
美国
立法推行岸电。加利福尼亚州出台世界首个船舶岸电供电强制性法规,强制要求集装箱、邮轮、冷藏货物运输船队在主要港口靠泊期间必须不断加大关闭引擎、使用岸电的比例,至少半数时间关闭柴油机而使用岸上电力,否则予以重罚。
政府设农村电气化局,负责农业电气化工程项目审批,制定《农村电力技术标准》,对农村电力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鼓励相关产业发展。政府出资支持汽车生产商进行电动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设立专项资金用来购买电动汽车或其他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扶持热泵技术的应用。美国能源部和美国环境保护署在1997年投入1亿美元,用于支持地源热泵的发展。
促进家庭电气化。电力公司与家电企业合作实现家电的远程控制和能效管理,提高电器设备的用户满意度。
日本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化石燃料使用的征税比率。从2005年财政年度开始,对几乎所有的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使用,按照碳含量以每吨2400日元的比率征税。
对使用环保设备的企业,政府进行补贴。对大企业购置蓄热式热水、供暖设备可由日本政府投资银行取得贷款,并给予财政贴息;对中小企业的代油设备可由中小企业金融金库、国民金融公库取得贴息贷款。
欧盟
通过岸电法案,实施鼓励政策,并研究制订岸电电源国际标准尝试推广。
开放电价市场。欧盟约九成的国家开放电力市场,实施自主定价机制,剩余国家大多也采取半开放状态,以便电力企业更灵活地运用市场机制服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