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带一路”背景下“互联网+智慧能源”面临的挑战
3.1、给“互联网+智慧能源”设施联通带来新的挑战
“互联网+智慧能源”需要加强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建设,主要包括建设以智能电网为基础,与热力管网、天然气管网、交通网络等多种类型网络互联互通,多种能源形态协同转化、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协调运行的综合能源网络;需要构建开放的共享体系,建立面向多种应用和服务场景下能源系统互联互通的开放接口、网络协议和应用支撑平台,支持海量和多种形式的供能与用能设备的快速、便捷接入。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沿线各国在各国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发展层次以及能源需求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各种能源设施采用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并不一致。如何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能源合作,实现这些国家间“互联网+智慧能源”中能源流与信息流的互联互通具有极大挑战。
3.2、给“互联网+智慧能源”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互联网+智慧能源”要求加强能源信息通信系统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信息重要程度、通信方式和服务对象的不同,科学配置安全策略。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下的用户、数据、设备与网络之间信息传递、保存、分发的信息通信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互联网+智慧能源”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并且要建立多方参与、平等开放、充分竞争的能源市场交易体系。“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将多国的电网、油气网络连接在一起,互相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分发。由于环节的增多,协调机制更加复杂,必然给安全增加了诸多难度,面临着不可控的风险。同时,“一带一路”沿线所经的南亚、中亚及西亚等地区政治形势较为复杂,不稳定的政治因素也给能源安全带来安全隐患[7]。
3.3、对“互联网+智慧能源”调度提出新的挑战
“互联网+智慧能源”要求推动可再生能源生产智能化,鼓励建设智能风电场、智能光伏电站等设施及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运行云平台,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产;加快化石能源生产监测、管理和调度体系的网络化改造;实现储能系统与新能源、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构建以多能融合、开放共享、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为特征,各类用能终端灵活融入的微平衡系统。“一带一路”背景下,随着大规模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比例的增加,这部分可再生能源电站出力的不可控性、波动性和随机性必将给电网调度带来不少压力。同时,“互联网+智慧能源”将通过特高压网架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能源传输,这将使各国电网之间的电气联系大大加强,广域动态交互影响加剧,电网稳定特性变得更加复杂,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远距离传输对于电网调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3.4、对“互联网+智慧能源”交易提出新的挑战
“互联网+智慧能源”需要培育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市场模式,完善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用能交易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平台,支持绿色低碳能源与电力用户之间实现直接交易;构建可再生能源实时补贴机制,实现补贴的计量、认证和结算与可再生能源生产交易实时挂钩;发展绿色能源的证书交易体系,鼓励提供更多差异化的能源商品和服务方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果各国能源网络相连,能源的供需形势将随着各国的资源、时差、生产和生活状况随时变化,因此其价格多变也成为必然,同时,各国能源网广泛互联状态下也许会催生更多的绿色能源交易市场模式,该模式的设计对“互联网+智慧能源”交易提出新的挑战。
(作者供职单位: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