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表明《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申报审批比想象中要更加严格,同时也将倒逼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外敌入侵”加剧动力电池行业洗牌
除了有哪些国产动力电池品牌能够进入第四批《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之外,三星SDI/LG化学等外资企业是否会进入第四批目录也成为了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在前三批已公示的《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中没有一家外资企业,这对具有竞争优势的国产动力电池企业产生了利好,但这种情况或将得到改变。
据了解,进行第四批《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申报的动力电池企业中包含了“外资”企业,所提交的申请材料也基本符合了《规范条件》的要求,这意味着三星SDI/LG化学等外资企业有望进入第四批《规范条件》企业目录。
业内人士指出,《规范条件》目录的推进主要是为了规范市场行为,鼓励企业致力于技术突破和创新,提高国产动力电池质量和技术,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对促进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限制外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从长远来看并不利好,简单的本土保护并不能保证国产动力电池企业做大做强,也不利于提升国产动力电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国家并未明文规定三星、LG等外资企业不准进入电池企业目录。同时上述企业也已在国内以合资入股的形式投资建厂,并非纯外资企业。因此将这些企业彻底拒之门外并不现实。
高工锂电网发起的关于“三星SDI/LG化学会进入动力电池第四批规范目录吗?”的网络投票中显示,在300多张投票中有一半选择三星SDI/LG化学会进入第四批目录,这也表示有不少业内人士对外资品牌进入《规范条件》目录持肯定态度。
“最近频繁出台的各项电池相关政策表明国家对电池安全、行业标准、技术发展等都很重视,希望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在中间培育一批能和国际标杆竞争的本土企业。”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表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收紧和三星、LG和松下等电池企业在内地的投资布局,动力电池行业的兼并重组、行业洗牌加剧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