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认为,智能电网的核心和前提是分布式能源系统。去年12月10日他在北京举行的“2009中国智能电网与信息化高层论坛”上称,美加大停电的例子就说明,无论投入多少,无论如何进行改造,现行的电网都无法保证百分百安全,唯一的办法是改变一种思路。
所谓改变思路就是借鉴互联网的理念,强调把发展分布式能源作为核心,即并非要把电网打造成更高更坚强的金字塔状,而是变成一种分散的、扁平化的电网。
他注意到,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新能源战略,之所以美国能发展风电太阳能,能实现减排,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已经建立了天然气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这个系统提供了一个非常灵活的调节性,使美国能够快速高效的建起一个智能电网。
而中国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多年来电力系统垂直一体化的垄断式管理下,分布式能源系统不可能有内生的空间和机会。
四川省水电产业集团公司专家顾问组组长李其道也认为,如果连具有某些分布性和自由度特征的地方小水电都被垄断集团逐一消灭,那只能会造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整个系统会被强大的力量所限制。
“没有分布式能源何谈智能电网?”韩晓平最近专门撰文称,电力系统的工程师们更多地讨论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强调电网要靠智能化服务好“大火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和特高压电网”,这不是从互联网的视角来探讨审视问题,而是从传统电力系统的视角来面对新时代的技术革命。
“如果把强权式的特高压电网也纳入到智能电网里来,那还是什么智能电网?”蒙定中认为,他在研究欧美智能电网时也发现,真正的智能电网是为了发展清洁能源、发展配电用户的自动微网,这些都是与国网所强调的集中统一的大电网相去甚远。
在有国网公司这样一个高度垄断者的态势下,中国要想实现分散化、扁平化的电网市场绝无可能。
5号文件确定下来的区域电网市场其实就具有分权的特点,为此,电监会还专门在2003年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并逐步成立了6大区域电网公司。但在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过程中,电监会遇到了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巨大压力。
上述电监会人士回忆说,国网公司为了把区域电力公司架空,通过建立自己的三级电力交易市场和上收区域电网公司和省电网公司的资产,实行垂直一体化管理,使得区域电网公司彻底失去了独立的企业法人和市场主体资格。
随后,随着更具集中特色的特高压电网开建,区域电网公司的体制模式和区域电力竞争市场更进一步失去了依托,发展区域电网的电力改革迷失了方向。
“可以想象,所谓的智能电网只能会进一步让电改失去方向感,而垄断只会延伸得更远、更深。”该专家说。
目前,稍微值得期待的是,国家还没有最终确定智能电网的最终方案。来自业内人士的消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参与的中美智能电网研究项目也正在推进。
与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不同,该项目更关注以清洁、高效、分布式为核心的需求侧智能电网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