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风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降低,局部地区“三弃”问题严重。
风电方面,2015年我国风电利用小时数为1728小时,同比下降约170小时,弃风电量达到339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是近年来最高水平。其中,东中部地区风电消纳情况较好,弃风率保持在5%以下;东北和西北地区弃风现象严重,新疆、吉林、甘肃、内蒙古四省弃风电量占到了全国弃风电量的80%,弃风率分别为39%、32%、31%和18%。
太阳能发电方面,2015年我国太阳能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约900小时,同比降低50小时,弃光电量约50亿千瓦时,集中在甘肃和新疆,两省弃光电量占到全国弃光电量的83%,分别达到26.5亿千瓦时和15.1亿千瓦时,弃光率分别为31%和32%。
水电方面,2015年全年弃水电量约200亿千瓦时,主要集中在四川和云南两省,四川在各大外送通道满送的情况下,2015年丰水期统调水电仍弃水114.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3亿千瓦时,增幅17.7%。
4.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存在较为明显的电源结构性过剩问题。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比世界第一,但利用小时数仅为4400小时,低于美国和欧盟的4900小时,比同样以煤电为主的印度低1500小时。我国煤电利用率不断下降的同时,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并未相应提升,虽然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源网建设不配套等问题突出,利用小时数在不断下降,目前远低于美国、欧盟等新能源发展较快地区,仅与印度相当;此外,虽然我国风电、太阳能装机比例合计达到了11.3%,发电量却仅占4%,而在美国、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均远高于装机占比;具体到我国新能源富集地区来看,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甘肃、新疆等地风电装机(29%、26%)占比与丹麦(31%)相当,但丹麦风电发电量占比达到33%,而甘肃和新疆这一比例仅为10%和8%,电源利用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6年电源发展形势展望及对策
观点1:火电电量消纳空间有限,在建项目规模大,机组利用率将进一步降低,预计2016年全国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将下降至3800~4000小时。从需求侧看,随着去产能、去库存的推进,2016年全国用电量增速仍将处于低位,全年增速预计在-1%~2%。从供给侧看,火电核准权下放后,地方政府在投资保增长的驱动下,电源无序建设问题突出,已呈现严重过剩局面。目前,全国核准在建煤电2亿千瓦,其中东中部十二省市6400万千瓦。按照在建机组3年的建设工期考虑,预计2016年全国新投产煤电约5000万千瓦,其中东中部十二省市约2000万千瓦,占比达到40%。全国火电装机将超过10.5亿千瓦,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会下降至3800~4000小时。
主要对策:针对火电过剩问题,应按照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严控煤电新开工规模,对东北等电力冗余严重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不具备核准条件的项目,暂缓煤电项目核准。同时,各地方政府、发电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应切实落实火电发展规划,避免“违规建设、先建后批”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