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交易中心助推更多光伏电量外送
近年来,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形势十分严峻,新能源与常规能源之间的运行矛盾不断加剧。致使光伏弃光现象日趋严重。
数据显示,2015年,甘肃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61小时,弃光率达31%;新疆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42小时,弃光率达26%。
为推动更多富余光伏电量外送,破解弃光困局,跨区交易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解决影响并网消纳的体制机制问题。
据了解,去年3月发布的中发9号文明确提出,解决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是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另外去年出台的6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也将落实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放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为了落实上述文件要求,今年3月1日,国网和南网分别在北京和广州成立了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标志着区域电力市场正式建立,电力市场化又前进了一大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成立电力交易中心具体到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最直接的好处,则是为其“以价换量”提供了相应的机会。对于那些遭遇限电之困的光伏电站而言,可以通过降价以及参与电力交易来实现多发电,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弃光问题。
此次青海富余的光伏电量跨区交易就是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西北电力交易分中心完成的。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银东直流跨区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公告显示,山东30家电力用户企业计划于3~12月,通过银东(宁夏银川到山东胶东)直流输电线路,向银东3个配套电源企业,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的煤电企业和风电、太阳能发电企业,直购90亿千瓦时电量,其中超过两成为西北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目前通过电力交易中心外送的可再生能源电量虽然不多,但这也是一个好的开端,即使限定新能源发电的交易比例,由于光伏的边际成本很低,交易起来也不见得吃亏,未来将会推动更多的光伏电量外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