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某论坛上表示,已发现一些企业存在新能源车骗补行为,下一步政府将对这些企业严肃处理,而对已经下发的补贴,如果存在骗补行为,要“扣回来”。而据企业人士透露,调查中已经发现了部分企业在局部地区出现的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虽然不是大面积事件,但已经令财政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感到“震怒”。
釜底抽薪式大招
受到骗补清查的影响,尽管2016年已过去4个月,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及相关促进政策仍迟迟未见落地,目前只有约20个省市出台具体政策,其余地区仍在观望中。而受此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多个城市的终端销售都陷入停滞状态,产业链相关的充电桩建设、电池供应也受到牵连。
“除了北京,外地城市处于政策空档期,北京以外的市场也处于半停滞状态。”国内一家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负责人此前对记者表示。不过,随着骗补清查的结束,各地地方政策也将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将重回快速增长车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骗补调查进行的同时,相关部门有意识的政策调整也已经展开。除了上文提到的建立黑名单制度、提高入门门槛外,在补贴方式上也在逐步探讨新的模式。
今年1月底,楼继伟表示,财政部未来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和创新体制机制,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水平。“第一要调整补贴政策,建立遴选机制和淘汰机制;第二是建立市场化的扶植机制,这也是中长期扶持政策调整的方向,这方面美国加州的零排放政策以及积分交易制度可以借鉴。”楼继伟表示。
而在调整补贴制度,建立遴选机制和淘汰机制方面,财政部将在未来提高补贴门槛,突出对优势企业的支持。一方面大幅度提高整车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的标准,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标准,突出鼓励先进、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使资金向优势企业倾斜,防止产业过剩和盲目无序发展,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不能获得补贴。
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补贴退坡制度,倒逼企业加快向市场求发展。根据财政部去年初发布的补贴政策,2017年—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下调20%,2019年—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彻底退出。“补贴政策提前发布、明确,以便企业形成科学合理预期。当前要加强资金监管,坚决打击各类骗补和寻租。”楼继伟表示。
另外,财政补贴退出之后,国家将建立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财政部高层透露说,过去几年中,财政部一直在努力推进建立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机制,经过多次反复论证和研究,已有成形的思路。同时,中央财政明确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根据动力电池性能、销量等指标对企业给予奖励,加大对动力电池数字化制造成套装备的支持。这是新能源领域的政府补贴首次向零部件环节转移,也是补贴方式改变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