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操作性方案未出现
中国电科院配电网与资产管理首席专家马钊认为,现在我国能源面临的问题是电源侧和负荷侧双向不确定,在电源侧双向互联优化中,把横向不同类的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不确定能源转化为高效和可控,这对现有的传统能源系统和设计思想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此需要突破性重新构思、设计全新的能源体系。
2016年2月2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被业界誉为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设计,预示着2016年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元年。《2016-2021年中国能源互联网趋势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认为,能源互联网在频繁的政策获利下,将逐渐走向实际应用,并成为能源领域的重心,投资价值将不断凸显。
随着国家能源互联网政策出台,能源企业纷纷付诸实践,能源互联网技术运用和运营模式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但总的来说,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能源互联网方案还未出现。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认为,能源互联网与电改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上,要用能源互联网平台来促进售电侧加快开放。
实际上,能源互联网有“第三次能源革命”的美誉,这是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安全、可靠、稳定与高效率优势。而能源互联网作为电力架构的有益补充,能保证电网的稳定性,并降低了电网的安全风险,有利于加快电力体制改革。
需要扎实推进能源互联网正式落地
据统计,全球水能资源超过100亿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0.05%就可以满足未来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当前,操作性较强的选择是,一方面,在能源开发上实施清洁替代,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能源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另一方面,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构建以电为核心的集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新格局。
对于全球能源互联网来说,就是要将智能化的能源利用场景置于全球能源配置的大背景中。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分析,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的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到2050年清洁能源比例将达到80%,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国大量弃风、弃水、弃光问题解决不好,在全世界推荐“全球能源互联网”就将难有说服力。
目前,我国不缺乏能源互联网概念,缺的是一些扎扎实实的实际工作,推进能源互联网正式落地。对此,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信息管理部副主任丁涛认为,能源互联网对于能源来讲,成不成为互联网,具不具备互联网因素,是不是绿色,与可再生没有关系。只要有分布式的供给和分布式的需求,中间就需要一个媒介,能够动态平衡这种供需诉求,才能有互联网的属性。
中恒云能源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庆捷指出,在实践过程中,金融对于能源互联网整个发展的支撑作用非常重要。如何使能源+新技术、+环保、+金融、+互联网,都是能源新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在这些问题中存在巨大商机。其中,光伏材料进步对分布式发电的促进作用、电池技术五年内是否有重大突破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和超导材料等都将影响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