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2015年北京的轨道交通总长度仅为554公里,2014年的公共交通出行率只占到48%。以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支撑,东京通过收取高额的停车费、违规罚单来“迫使”公众选择公共交通。东京停车通常按10分钟或15分钟来计费,市区内一般路边停车一小时约为20元人民币,限停一小时;大厦内的停车场每小时大约在35到90元人民币,停车超时要被罚款约900元人民币。所以东京开车出行的成本非常高,因此东京汽车出行的比例只有11%。
东京可以为中国解决中大城市交通以及环境污染提供很好的范例。截至2015年末,中国累计有26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116条,运营线路长度仅为3612公里,其中地铁2658公里。中国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就多达15个,因此长远来看,要解决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需要轨道交通有快速的发展,尤其是目前交通拥堵的大城市,需要拿出以往建设地面基础设施的热情,建设地下通道,之后再通过提高地面交通的成本,引导人流在地下流动。数据说明2014年城市运营轨道交通线路电力消耗高达94亿千瓦时,大规模建设城市地铁和其他轨道交通在解决交通拥堵和雾霾治理的同时,也是缓解电力消费过剩、进行石油替代的有效途径。
此外,加快“煤改电”也是增加电力需求、减少火电装机浪费的好途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电煤比重都在80%以上,美国高达95%,而中国发电用煤不到50%,如果这个比例提高5%,粗略算可为电力提供10%的空间。非电煤消费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工业窑炉和中小型锅炉,此外还有一些居民散煤用户。“煤改电”对工业生产企业的好处是,电价相对稳定,降低燃料价格波动风险,而通过调整生产时间,可以利用价格更低的低谷电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居民部分,通过将散煤燃烧改为集中电力采暖,除了节能减排,还提高了生活质量。对于政府来说,可以从节能减排和雾霾治理角度,对“煤改电”所需要的成本,通过技术改造给以适当补贴,增加企业“煤改电”的动力。
(林伯强 著名能源经济学者,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