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3月30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办,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电网公司共同签署《东北亚电力联网合作备忘录》。能源互联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化的存在,在不久的将来,狭义的能源互联网就会落地到区域电力网,至于这个区域究竟有多大,东北亚的国家或地区还有很多利益博弈考量着各个政府的智慧。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无论是能源的获取还是能源的输送,对国家而言都具有较强的战略意义。国际能源市场也被认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从这个角度看,全球能源互联网又将带来什么样的新格局?
从美国获取能源霸权的历史看,能源短缺时代“没有硝烟的战场”是怎样的?
谈到能源霸权,绕不开的就是美国,美国也最具有代表性。在人类历史上,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能源匮乏就越发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能源也成为了事实上最大的掠夺对象。霸权国家希望借武力威胁与打击建立对自己有利的能源秩序。美国在树立并维护其能源霸权地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建立某种形式上的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机制,实际上就是在能源领域调节国家或地区间的多边协议。
美国能源历史上有两种能源不容忽视,第一个是石油,第二个是页岩气。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主导建立的国际石油机制,其特征表现为垄断,在政治上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产油国实施军事或政治控制。二战以后,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政策上追随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这一阶段实际上就是美国主导了石油消费国为中心建立了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交易机制。之后,随着以产油国为中心的欧佩克的壮大,美国的能源霸权地位受到影响,不过,美国很快找到了新的对策,于1974年将石油消费国重新组织并建立国际能源组织,国际能源组织成为了事实上的与欧佩克进行利益博弈的有力措施。之后的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更是美国以军事力量巩固其能源霸权的有效方式之一。在美国“9.11”事件之后,美国和俄罗斯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力度加大,俄罗斯一度认为到2010年出口到美国的油气能占据美国需求约13%,不过俄罗斯的美梦破灭了,因为在2011年,源自于美国对页岩气的开发利用,美国再度成为石油制品净出口国。美国通过对页岩气的开发利用起源于2006年德克萨斯州,在2014年后,美国的页岩气、油等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而且还能够实现部分出口,目前基本是全球供应格局。此后,国际石油价格曾一路大跌,一些石油产生国本已不堪全球经济低迷,油价大跌更是雪上加霜。
美国在形成自己的能源霸权的道路上,主要采用的手段实际上能源外交,如当时的西欧和日本的跟随,控制能源产地,如军事打击或控制产油国,还有就是保护能源通道以及形成利于自己的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甚至在金融市场打造美国主导的期货市场以及石油美元机制。
随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或出现全球能源局部过剩,能源输出成为新诉求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最近发布可再生能源未来的路线图,预计2030年全球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将占比36%。近日中国国家能源局也称,预计2020年,发电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全部发电量的9%以上。中国有望在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以及非化石类能源占据一次能源的比重超过15%,或者更高。与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的世界能源发展面临的资源紧张不一样的是,笔者认为随着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开发,在未来的能源发展过程中,能源局部过剩的局面将会出现,能源输出可能成为新的利益诉求。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理念下倡导的电力互联网实际上解决的能源供需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采取合理的方式融合掉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物理特性上不利的一面,如,区域因气候、环境等原因导致风能过剩,通过电力互联网的方式输送到不足的区域,从而实现能源供需的平衡;第二个就是实现能源供需的通道,目前狭义的能源互联网主要集中在电力互联网概念上,在电力互联网中就是要建立电力输送的通道,实现跨区域、跨国间的电力输送。二者本质内涵上其实是一致的,就是要实现全球能源的平衡和转移。
按照中、俄、韩、日四国的东北亚电力联网的备忘录,其构建的区域电力互联网将占据整个亚洲的电力需求的78%,国家之间将会出现高强度的电力供需的耦合,这种耦合甚至会改变国家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明白自己必须拥有电力供应的主动权,保证本国电力供应能力不受干扰,以确保本国电力供应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向外输送竞赛有可能被展开,设想一下,未来如果俄罗斯通过东北亚电力联网向日本输送的电量占据日本电力需求的大部分,日本的状态又将是怎样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国。
从美国能源霸权的形成过程以及手段看,未来能源的制衡权仍然是各国争夺的重点,中国积极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畅想和实践,不能忽视的依然是能源战略安全问题,未来中国能源的供需系统要保证自己的能源输送通道的顺畅,就需要首先布局获得能源通道的控制权,再者就是一旦出现外部能源供应阻塞,需要有能够自给的能源储备系统。
其实,如果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角度出发,就不难理解中国未来的能源格局。中国要想维持能源供需的战略安全,就必须从满足本国能源供应角度出发,核能的开发与利用极有可能代替目前的传统化石能源,作为能源战略保障作用的存在,页岩气也可能成为新的能源战略安全的储备,但是从国内页岩气发展现状看,页岩气的战略作用还不明显。全球能源互联网会不会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能源殖民方式,也值得探讨。能源争夺或者能源通道的争夺,都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过,这些都是推断或者假想,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上出发,未来能源一定是更加平等、开放的,国家间、区域间的能源耦合度会进一步提高,反而可能解决国家或区域间不能解决的问题。
(作者系能源互联研究与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