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半波长输电线路安全运行
●王宾 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首先要考虑如何保护其正常运转,是用传统波长线路还是新的。其次,我们必须了解其正常运转和发生故障之间的差别。
线路在正常运行或区外故障时,线路两端流入线路的电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同,表现出区内故障的特性,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小和消除电容电流的影响。半波长输电线路,具有很强的输送能力,通常被用于超远距离的输电技术。要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就要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输送到负荷中心。半波长技术具有很多优势,比如经济性和稳定性。在过去几年,巴西和中国都已经开始重视对半波长输电技术的研究。
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的故障特性与常规的输电线路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别。由于分布电容的影响,带有电容电流的传统电流差动保护不适用于半波长输电线路。而行波差动保护和基于贝瑞隆模型的差动保护可以应用于半波长输电线路,且林敏度较高,在大过渡电阻下仍能正确动作。
多重能力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谢开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
对全球能源互联网而言,我们需要考虑广域调度,以及短途的通信要求。那么对于广域,例如跨大陆、跨大洲互联,就需要有卫星通信技术,这要求全球能源互联网必须有在整个地球范围内的协调能力。我们需要考虑计算资源、通信资源和物理系统资源的协同能力。需要有一个全局观去运行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直流和交流电力系统。
第二类能力是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泛载网络技术能力。在运算上,国家电网公司利用虚拟化技术,建立三个国网的控制云、业务支持云和服务云。在电网层面,也需要考虑自组织、自适应的电网技术,以不同的模式去运行系统,在不同的结构下去运行,并把不同的可再生能源进行互联。
大规模分布实施是第三种能力。这其中包括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对于跨平台数据分析有很大潜力。最后一个能力是公共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分布式终端和网络连接在一起,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公共安全的问题。我们需要去确定安全边界,也需要新的战略和策略来去处理网络安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