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里来了,大家怎么办?
首先我觉得是好事,阿里看上能源领域,说明能源行业的确具有突破的可能,不过是不是能颠覆性创新还两说,至少这个行业被各路大佬看好。
其次,我个人觉得阿里可能从能源领域较为边缘化的C端或者小B端开始做起,比如电费支付,光伏监控,电动汽车充电桩这种相对技术业务简单的,开始积累一些数据经验,如果你是做这些行业的,可能要颤抖一下吧,毕竟越靠近C端,阿里的优势越明显,比如用支付宝刷充电桩,享受隔壁电影票五折这种玩法,估计一般的桩联网APP们会做噩梦。
第三,如果你是做能源行业应用的,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那阿里还是有点优势的,毕竟阿里旗下可能也有关联企业做这些,但是越深入到能源、电力行业的腹地,越是复杂的业务,阿里既有的优势就越弱,所以行业知识经验、行业数据分析能力、对电网和电力业务的理解越深入,研发能力越强的企业,反而越不用担心,甚至可以成为阿里能源云生态圈里很好的合作伙伴,毕竟能源这个市场很大,阿里不可能全部吃下,而阿里能源云更倾向于做广度而非深度,在纵深上阿里即使做几个方向,也不会全部都做,各种层面的合作都是有可能的。
第四,如果你是想围绕电力市场做应用的,那你要当心了,能源大数据未来在电力购售领域,阿里完全可以利用恒生电子在交易系统方面的强大优势,发挥分析预测、交易策略、交易优化这些领域的强项,当然,电力市场目前还未完全启动,交易规则和细节可能还要摸索,但是阿里系未来的确是很可怕的对手,唯一能做的就是比阿里跑得快,做得精深,与业务融合得越紧密,与用户捆绑的更贴切吧。
总之,能源行业去管制化的过程,必然也是市场开放,各路豪强进入的过程,如何把握业务技术和市场的脉络,实现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这是需要每个参与智慧能源的公司认真考虑的,机会与挑战,合作与竞争同时存在,这个万亿级的巨大市场,总是留给那些拥有伟大的理想、良好的市场触觉,并形成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和团队的创新企业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