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2016年及“十三五”期间,储能产业由于需求的激增,将迎来市场的持续爆发。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的需要、电力改革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能源互联网等发展配套的需求激增,使得储能应用成为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
储能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关键一环。已经过去的2015年,储能行业经历了快速成长期,锂电池储能的特点刚好契合了分布式光伏和通信基站储能的独特需求。随着光伏电池价格的不断下降,装机量持续提升,相应的储能需求也快速增长。
在充满活力的一年之后,储能行业在2016年仍将迅速扩张:全球范围内层出不穷的技术进步和迅猛的规模扩大仅仅是一个开始。政策方面,“十三五”规划、电改文件、2015年新能源微电网指导意见等等都支持鼓励发展储能产业。2015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部分提出了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等重点工作。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推进、电动汽车的推广、储能系统的建设,无一不是激励储能产业发展的动力。
中国储能市场在2015年经历了高速发展,而研究机构对储能市场的预期也非常乐观。国际能源署等多家权威预测机构对储能产业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潜力都十分看好。据CNESA项目库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底,中国储能市场的累计装机量(2000—2015年)为21.9GW,其中抽水蓄能为21.8GW;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106MW,占全球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总容量的12%,与2012年的4%相比,有大幅提升。近五年,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2010—2015年)为110%,是全球的6倍。
预计2016年中国有望出台对于储能的支持政策,在“十三五”规划中设定明确的装机目标。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激励一定会使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一行业,期待今年有更多的技术性突破,并且有更多落地的示范项目出现。
据CNESA预测,到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66.8GW,其中抽水蓄能的规模为35GW,包含参与车电互联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内的其它储能技术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1GW。抽水蓄能100%用于电网侧,近14%的储能用于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集中式光伏电站、CSP电站及风电场),储能在用户侧的应用比例为20%,预计将有12%的储能装机来自于应用到车电互联领域的动力电池。
与国家的能源消费革命、电力改革相结合,近期中国有望在分布式能源、微网、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基于数据的能源服务等领域率先实现能源与互联网的初步融合。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有效整合,需要储能技术的大力支持。由此,车载电池储能系统在市场上大有可为。
虽然现阶段中国的储能产业仍面临政策缺失、技术指标尚待提高、系统容量较小、成本过高、应用价值不明晰、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但作为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提高用电侧能效的有利手段,2016年及更长期的未来,储能产业将迎来持续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