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业率先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
回收电池的技术路线相当复杂,例如在对废锂电池的处理上,首先要对其进行放电、拆解、粉碎、分选的预处理,然后对电极材料进行碱浸出、酸浸出,再进行萃取。复杂的程序及高成本使得很多回收企业都望而却步,以致电池回收处理存在严重缺口。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前瞻研究部总监杨华认为,在电池进入大量回收阶段后,可以将电池分梯度来利用。淘汰的废旧电池,可以作为储能电池来利用。从储能设备上二次淘汰下来的电池,再进行分解回收。
全球领先的锂电池及电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致力打造废旧新能源汽车拆解及回收再利用项目。其总投资2亿元、拟建设占地3万平方米的“废旧新能源汽车拆解及回收再利用”项目于2015年底开工,预计2017年建成并达到年综合处理2万辆报废汽车及3万吨动力电池的能力。
通过对废旧新能源汽车拆解及电池回收再利用,不仅能切实提升电池利用效率、创造新的利润空间,更避免了废旧电池污染土壤,极大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
动力电池拆解处理之后,可以用于储能、供电基站、路灯、电动工具及低速电动车等,也可将原材料再次回收制造新电芯。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对动力锂电池报废的标准是电池容量低于80%,如果对剩余容量还在70-80%的电池直接进行资源化回收是极大的浪费,做好动力锂电池再利用对电池成本的降低尤为重要。
国外大型汽车制造商已看到商机,着手进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二次利用技术发展规划。本田公司已率先在全球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循环利用机制,把提取于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中的稀土作为镍氢电池材料投入实际应用,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
解围动力电池回收难题有道可循
在英国,电池回收、运输、处理费用由用户承担;在德国,电池厂商必须向经销商和回收商支付因回收和运转自己所生产的电池中有害物质所发生的费用;在瑞士,也是由电池生产商支付电池回收处理的费用。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正处于市场推广阶段,并没有大范围应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尚未出现大规模报废的情况,因此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中各自为政的态势,单靠车企、电池企业或者电池租赁的运营商主动牵头从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研究都具有较大的难度。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健康发展,行业企业要联起手来,建立动力电池的循环体系。
动力电池发展需要集中化和规模化的产业形式,对排放物集中处理,减少二次污染。要严格准入门槛,让有实力的企业来回收处理废旧电池,对非法回收处理旧电池的企业必须严厉打击,保持合法企业正当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起长效的补贴机制和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的积极性;还要对回收新技术进行大力扶持,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发新的电池回收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