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个趋势,我们又总结了未来能源互联网交易也好,基于互联网的能源交易有七方面的:第一、交易主体多元化。第二、交易商品多样化。第三、交易决策分散化。第四、交易信息透明化。第五、交易时间即时化。第六、交易管理市场化。第七、交易约束层次化。
主体多元化。交易门槛,将有望逐步的降低。现在是大用户直购电,一个省只有若干个规模以上的大用户参与市场交易,随着售电侧不断的放开,交易门槛将逐步的降低。根据国外的经验,英国、法国、美国,他们从大用户开始放开,到中小型用户,零售市场完全建立,大概是8-10年这样一个进层。所以现在我们讲放开,不是明天能放开,后天能放开,西方的交易国家,日本、法国、英国基本上都是八到十年的进程,大概四五年的时间上,前四五年都是大用户,中小用户是在后半程才放开,所以主体多元,描述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景,但是还看时间的进度。交易门槛降低,网络用户增加,权责可相互转化,过去发电厂卖电,用户买电,但是今后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普及,我自己家屋顶上放几个电池板。我自己自发自用,余量可以卖给电网个,甚至将来可以卖给邻居,他自己来充他的电动车,如果我自己再投资点储能设备,缺电的时候买,价格贵的时候通过储能卖出去。所以,我是一个购买者,还是一个供应者,可能将来全是市场说了算,价格说了算,由价格来引导我,所以权责可以转变,这个主体就不光是数目多了,角色也在变化。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市场的结构动态变化。
过去我们电力市场,发电侧上网的电力市场从上一轮电改,到现在有十年的时间。大概2003、2004年上一轮电改停掉了,我自己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参与了上一轮电改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看当时的数据,所有的电场都按照市场的最高报价,当时我记得哪个省三毛九分六来报价,如果无论是今天、明天、后天,无论是高峰、低谷、天气变化,你的所有在场的电场都报同一个价格,这个电场怎么分配?就是按照大家的规模大小分,你两台机,他一台机,你们俩之间的电量就是2:1,这个就没有实际的意义。这个市场为什么变来变去,变成死的,就是因为市场成员个数太少了,一个省就五大发电集团,十几家电场,咱们开个会,吃个饭,一桌就把这事儿谈话定了,今后三年的报价策略也就定下来了,这个在经济学上,在数学上,这个是纳什均点,就是因为市场结构是静态的,是若干年之后不变的,这样一个简单的市场,就容易达到这样的串谋,这样的市场力的存在。这是市场多元化。
第二、交易商品多样化。未来的能源相互多能互融,互联之后,电力的供应,能源的交易,由电力的买卖,变成多种能源的互补、协调。那么,第二、电能由单一的同质化这种产品变为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差异化产品,产品一旦差异化,电能除了正常的你买我卖电力平衡的能源之外,像辅助服务,像需求侧相应,都可以变成一种灵活性,增加系统灵活性的一些资源,参与市场的一些交易,这样使得交易商品的多样。第三、交易决策的分散化。这就是由信息、互联网所推动的。那么,如果今天我自己家的电卖给邻居,现在还是一个非法的。现在看私家车非法营运,好像一次罚三万块钱,现在在电能的买卖上,我自己建设储能,自己建设分布式能源,卖给周边邻居,恐怕还是一个不说非法,也是没有法律来保护的这样一个行为。可能未来这种分散化的自主交易,千千万万的自主交易达到的这个最优在经济学上叫做怕力拓最优,这个最优和总体的优化,这二者结合起来,都能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优化目标的多元化,有人喜欢省钱,有人喜欢清洁能源,过去我们跟南方电网,和香港、澳门供电。当时我们感觉,中国人、外国人对电能购买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我们总是讲,电从远方来,污染在远方,我这个地方减少雾霾,我们感觉很开心,感觉是赚了。但是,那些香港、澳门和一些未来的有识之士,他们会觉得你用煤发的电,污染的是这个社会,这个环境,这样的电我不愿意买。所以,他们让我核算,这个电一度电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有多少污染,有多大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所以,将来大家腰包厚了以后,觉悟提高了以后,可能我们非可再生能源不买,这是我们观点和价值观的变化,所以优化目标将会变化。优化模式,由整体单一的平台决策,变成多平台的竞争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