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所吴鸣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首次在国家层面肯定了微电网发展的政策地位,为微电网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一系列政策规划的出台,都已紧紧围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的宏伟战略部署,把做好可再生能源规划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任务,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战略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说:“中国政府应抓住储能技术处于突破前夕的机会,利用产业规模与市场优势,推进各种技术的电池储能研究与产业结合,争取在其他国家的前面,早日实现电池储能大规模应用。”
今天,全球正在发生一场以低碳、环保经济为代表的深刻变革,作为现代经济高效发展核心动力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应用正面临一场空前的革命。以节能环保、能源互联网、微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技术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制高点。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业内人士指出,储能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效率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在未来新时期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储能技术正处在历史上最具活力的创新期,也是今天人类创新成效的关键技术领域之一。
“当前以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电力正在逐步改善传统的电网结构,为构建绿色智能的现代化电网提供能源,但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发电,其自身都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特征,其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必然对电网调峰和系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必须要有可靠的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和缓冲。”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宏大构想。能源互联网作为未来全球能源的发展方向,需要更多的新能源接入,同时电力的控制系统、分布式电源、工业节能、家庭储能、电动汽车风光储充(换)电站、分布式能源及智能微电网将实现越来越广泛应用,储能技术将是协调这些应用的重要一环。”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陈永翀教授向记者表示,储能可以满足电网高峰时段的需求和可靠性要求,提高电力市场的自由度,弥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提高分布式发电和智能电网系统的可靠性以及能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