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行情同样如此。预计到2020年,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36.97GW,占2020年全国发电总装机量1800GW的7.6%。但面对利市,我国储能行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却都尚未成熟。已有项目多以应用示范为主,面临成本、性能、技术选择、安全性等问题。此外,我国还没有出台与储能相关的政策体系和价格机制,储能行业财政补贴有关政策、办法目前还比较少;示范项目缺乏持续跟踪和及时反馈,还没有明确的电价和成本核算体系和成本回收等行动方案;鼓励和吸引投融资方面的政策也显不足。
对此,能源学者、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曾针对性地建议:首先,除政府的研发投入和行政手段,还要从政策上引导技术研究和企业经营有效结合,为新技术开发提供各种保障,包括通过有效的配套政策,为新技术的开发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引导人才、资本向产业流动,为产业创造便利的融资条件;其次,政府对于储能技术发展的支持(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应该主要关注先进技术的研发,并且尽可能由市场解决制造环节问题。
在他看来,如果政府能够重视并相应投入,通过政策支持提高发展积极性,中国将有可能在全球迅速兴起的储能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这种判断毋庸置疑,实际上储能乃至整个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都需要政、产、学、研、金等相关各界共同的努力,需要中国“特斯拉”和穆斯克的竞相涌现。如此,这个国家方能有望在未来最重要领域的竞争中,首次走在前列。